溫崇月若有思“那過年我給下屬發紅包,給你發,那你還要不要”
夏皎安靜三秒“錢除外。”
溫崇月含笑“不是說不要別人不一樣東西嗎”
“但錢不一樣”夏皎認真解釋,“錢是特殊,是高貴。每一張現鈔編碼都是獨一二而且電子貨幣是獨一二。”
溫崇月大笑出聲,他梅子吃掉,低頭去搶夏皎手中,含在口中,舌頭輕輕擦過她指尖。梅子酸酸甜甜,好像經過她手指,味道格外不同。
幾年前掀起古鎮潮、西藏潮、麗江潮、大理潮流始終有衰退,隨著經濟發展,外出旅人越來越多,相對應,大大小小古鎮古城服務設施越來越完善。相較之下,江南水鄉似乎更適合偶爾假期出,尤是太湖流域大大小小古鎮,名聲在外,即使是淡季仍有游客賞玩。人抵達時已經臨近傍晚,江蘇水鄉夜景大多不驚艷,但臨河而建客棧別有一番風味。人入住在南湖附近一家店,圓床搭配紗幔帳,頗具雅意。
晚上自要吃大名鼎鼎“萬三蹄”,周莊到處都是賣這個熟食店,味道不好保證。夏皎晚上吃不太油膩,就點一份奧灶面,這名字聽起來怪異,實就是用鴨肉做澆頭。配一份萬三蹄,一份清蒸絲魚,一份水面筋皮兒三味圓,條紅燒鲃魚,一碟阿婆菜。晚上沿著古鎮閑逛,倦還能去酒吧喝酒泡吧。
夏皎對鎮上一茶館頗感興趣,聽說三毛曾在此品茶,茶館老板還張貼三毛往來信件。溫崇月滿足妻子期待,他就是這樣脾氣,寬容隨,只要是不過分要求,基本上都由著夏皎。
因這點,夏皎才愿意他聊天。
“你知道嗎”臨湖位置,夏皎雙手托腮,認真地溫崇月講,“我跟爸爸媽媽上學讀書時候,他們常對我說,就是家里窮,你得爭氣。”
溫崇月安靜聽。
清冽風從窗戶中送進來,將茶香沖淡,夏皎低著頭,睫毛看起來像干凈溫蝴蝶翅膀。
“我們家比不上他們有錢。”
“上學不比吃不比穿,你得比學習啊。”
“知道我你媽媽供你上學多不容易嗎”
夏皎在窘迫青春發育期,經常聽著這種長大。父母住在一起后,他們常常在餐桌上提起,賺錢辛苦,撫養她不易,勸誡她好好讀書。
夏皎明他們愛自己,知道父母只是不想讓她養成大手大腳習慣。
可是,對于一個孩子,對一個還有成年、三觀還有完全形成孩子哭窮,會讓她心理自而地留下自卑謹慎小心影子。
她不敢犯錯,因為下意識想到父母說“我們家比不上他們有錢”,她擔心這種錯誤會讓家庭遭到不能承受負擔,因此在整個青春期,她小心翼翼,控制,將自己蒙在灰撲撲陰影下。
父母總是夸她乖巧懂事,但夏皎清楚地明,她不喜歡這樣“乖巧”,更不喜歡這種“懂事”。
不能因此指責父母,他們是從“能吃飽穿暖就不錯”年代中成長,在他們眼中,孩子穿著干干凈凈衣服、每天吃得葷素搭配、有書讀、有補習班上,已經很不錯。
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夏皎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