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親自把所有字畫小心翼翼地卷起來,心有不忍地重新塞回大錦盒。
去了明間,老夫人已經休息好了。他又含蓄表示想私下說幾句,老夫人讓眾人下去,只留下蕭甫山。
幼菫在往外走的時候,端王說道,“國公夫人也留下吧。”
幼菫止住了步,不知啥時還要自己參與。字畫他已經得了啊。
見眾人都出去了,端王說道,“弘琛今年已經十六歲,到了議親的年齡。我和宜蘭商議的是,先給他娶了側妃,正妃的位置留給卉云。”
幼菫下巴差點掉下來,卉云現在才七歲,這差得是不是有點大但仔細一想,自己跟蕭甫山差得更大,又淡定了些。
她瞥了德郡王一眼,見他已變了臉色。
蕭老夫人頷首,“這樣也可以,不過琛兒怕是要等上七八年才行。”
端王笑道,“這個無妨,那時琛兒二十三四歲,也正是好年歲。”
蕭甫山皺眉,“卉云性子軟弱,不適合,你們還是另做打算吧。”他明白,端王是想進一步拉近兩家的關系,將來若是他能支持端王榮登大寶,那弘琛就是太子,卉云就是太子妃。
端王似乎早有心理準備,知道蕭甫山會反對,“榮國公也不必急著回絕,來日方長,慢慢考慮就是。”
臨辭別的時候,德郡王猶豫再三,問幼菫,“大舅母可否給我一本你的字帖我想拿來練字用。”
蕭甫山本在跟端王說話,此時停了下來,回頭望這邊看,眸光銳利。
這個要求很不妥,女子的東西怎么能隨便給男子,字帖是幼菫的字跡,就更是不合適了。她不知道他此舉是對自己還有執念,還是純粹因為愛好,希望是后者。
幼菫婉拒,“女子的字過于秀氣,不適合德郡王臨摹。德郡王還是尋一些名家的字帖臨摹更得進益。”
德郡王有些失望,他拱手道,“是我唐突了。”
蕭甫山陪著端王和德郡王去了外院,臨走時跟幼菫說還要去西郊大營,要晚些時候回來。
守著外人就不必報備了啊。
下午的時候,幼菫在書房教卉云讀書,永青和大丫在西次間大炕上嬉鬧。
趙氏來了木槿園,還帶了東西,“我娘家托人給我送了些東安土儀過來,大嫂吃個新鮮。”
幼菫吩咐丫鬟把禮品好好收起來,笑道,“多謝弟妹的厚禮。且不說別的,單說那兩壇桂花釀,就是難得的好東西了。歷來文人到東安,專飲桂花稠酒,酒后必出佳句。有一學子欲做詩人,每次到酒家大飲覓靈感,但三碗下肚,則大醉,語無倫次,不識歸路。”
趙氏抿嘴笑笑,“大嫂喜歡就好。我只知道東安桂花釀有名,還不知有這個文雅的哎呀”
她后背被東西砸中,身子歪了一下,她面露不虞,轉頭看向后面。是一只怪模怪樣的猴子玩偶,還穿著黃色衣裳,不知是誰扔過來的。永青和大丫停止了嬉鬧,有些害怕地看著她。
她換上笑臉,拿起玩偶遞給永青,“青兒活潑了許多,大嫂會養孩子。”
永青接過玩偶,手腳并用爬到幼菫身邊,依偎在幼菫懷中,“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