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恭敬問道,“我想為我夫君和兒子求一道平安符,不知師太何時方便”
這是想私下單獨聊聊了,機會難得,她怎可錯過
慧明師太輕捻著佛珠,“今日貧尼是為老施主賀壽祈福而來,怕是不得空了。”
蕭老夫人對趙氏這般魯莽前來有些不悅,兩個兒媳對比高低立顯,“廚房里有幼菫照看,別處你就多用些心。該做什么做什么去吧。”
趙氏臉上一僵,昨晚還說讓自己多去廚房照看著,現在又說不用自己管了自己一直在忙,她話里的意思是說自己在偷懶嗎
慧明師太轉向蕭老夫人,“誦經時辰已到,不知老施主這里可有佛堂”
蕭老夫人臉上一喜,為她在佛堂誦經可跟在會客廳講經不一樣,誦經是正兒八經為她祈福驅災的她聞言起身,“有的,就在后面。師太隨老身來。”
慧明師太對幼菫說道,“何施主何時能得空,給貧尼去信,貧尼再來拜訪。”
幼菫微笑點頭應下。
慧明師太輕甩拂塵,抬步而去,頗有大師風范,有兩名女尼緊隨其后。
趙氏臉色變幻,慢慢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何幼菫在靜慈庵呆過三年,自然是和慧明師太熟識的。她為了討好老夫人,竟然不惜自揭傷疤,也不怕別人議論她不堪的過往
她看向幼菫,淡笑道,“大嫂孝心,我自嘆弗如。”
幼菫回她淡淡一笑,“我也是病急亂投醫,廚房里人手不夠用,我也就靜慈庵的那點人脈關系。”
趙氏扯了扯嘴角,出了會客廳。
走時看了眼那幾個女尼和她們身后的竹筐,上面蒙著紗布,也不知是何物。
有兩個女尼跟著慧明師太去了佛堂,還剩下六個。
她們中有兩個幼菫認識,其中一個覺清師父,當年和她最為相熟,可是背著自己爬過山的人。
幼菫朝她們施禮,“今日就勞煩幾位師父了。”
她們恭敬還禮。
幼菫帶著她們去大廚房,路上問覺清才知道,她們昨晚連夜準備好了素齋用的配菜,又凌晨起來磨豆漿做豆腐。她們趕到的時候城門還未開。
覺清耿直,只當個稀松平常的事說出來,幼菫聽了卻是感動于她們對自己的一片赤誠。
自己當時助她們也是有目的性的,并非全憑真心,想起來很是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