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到崇明寺請和尚來做法事,任他出多高的銀錢,崇明寺都以僧人不夠為由拒絕了。
又去靜慈庵請,靜慈庵拒絕的更爽快,連個理由都不給。
后來還是去了香火稀薄的霧山寺,請到了三十個做法事的和尚。
是以,柳家靈堂雖然布置的熱鬧,來奔喪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全是些上不得臺面的小門小戶。
做法事的和尚,身上的僧衣補丁摞補丁,很是寒酸,看的柳老將軍直皺眉頭,這哪是給他來撐場面的,分明是來打臉的
反觀榮國公府,請到了靜慈庵上百女尼到府中做法事驅邪去晦,而且還是慧明師太親自帶領。
榮國公府府內佛音繚繞,府門口則布施齋飯一日,說是要為子孫后代積福。
靜慈庵的齋飯向來限量供應,京城能吃的到的大都是些權貴人家,普通老百姓能搶得到的少之又少。
于是乎榮國公府門口人山人海,整條榮英胡同擠滿了人,胡同外的幾條街也是人頭攢動,幾乎大半個京城的人都在往這邊涌來。
巡撫衙門和金吾衛也被驚動了,不得已出動了人馬出來維持秩序,榮國公府的侍衛和小廝則在門前維持秩序。
府門前的空地上一字擺開十幾張桌子,上面一溜擺著熱騰騰的十幾盆齋飯。幾案后面棚子下還坐著幾個女尼,敲著木魚,念著經文。
幾案旁是府里的小廝,手腳利索地拿著長勺,給排隊的老百姓舀齋飯,每人一勺,碗筷自備。
領到齋飯的人,有的就地吃掉,贊嘆聲不絕于耳。
有的則用手捂著碗,要帶回家給家中老小吃,沾一下福澤。
從府里不斷有小廝端著一盆盆的齋飯魚貫而出,旁邊有手執腰刀的侍衛護送。
那浩浩蕩蕩的陣勢讓京城眾位看官嘆為觀止,在排隊領齋飯之余,又拿柳家那三十個霧山寺湊數的和尚作比較,言語間皆是對榮國公府的崇拜敬仰,和對柳家的鄙夷嘲諷。
吃人嘴短,至理名言。
不過半日功夫,榮國公府便成了慈善之家,柳氏被休棄便被猜測是德行有虧。說不定還是做了什么烏糟事,否則榮國公府為何無緣無故做法事
柳老將軍本就對門前冷落很是氣惱,聽了街上的熱鬧傳聞,更是怒火中燒,生生又吐了一口老血。
幼菫不太理解柳家的做法,他們現在不應該低調行事嗎,怎么還這般大張旗鼓,生怕人家不知道一般。
蕭甫山淡淡說道,“欲蓋彌彰。”
柳家想借此向世人向蕭家表明他們的清白,還有他們的坦蕩和憤怒,可過猶不及,反倒是露了怯,顯得心虛。
蕭老夫人本就是信佛之人,跟著慧明師太念了半日的經,心緒慢慢安寧下來。
午膳是老夫人和幼菫陪著慧明師太一起用的齋飯,慧明師太觀幼菫對蕭老夫人不冷不熱,沒了上次她來時的親熱,聯想到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六少爺,還有前幾日關于幼菫命硬克子的傳聞,便猜到了一二。
慧明師太私下問蕭老夫人,“施主可知,凈空法師曾給何施主斷過命格”
蕭老夫人愣了愣,凈空法師多少年沒給人看過命格了竟給幼菫看過想到幼菫還得了凈空法師的佛珠,又覺得這也算不得什么了。幼菫還真是有大造化,得了凈空法師青眼。
“幼菫不曾跟老身提起過,只是傳聞說她的命格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