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動聲色,“李側妃的宮女和太子妃的宮女各執一詞,母后以為,真相是什么”
“李側妃深得你寵愛,太子妃看不過眼,一時失了分寸也是有的。只可憐李側妃,這是頭一個孩子,怕要傷心一陣子了。”說到最后,太后滿是惋惜。
皇上緊緊盯著她,“這孩子也是母后的孫兒,母后可傷心”
太后不悅道,“皇上這是何意哀家失了孫兒,自然是傷心的。”
皇上冷笑,“母后剛剛失了孫兒,還有閑情逸致保養雙手,讓兒臣如何相信”
太后皺眉,“皇上這是來質問哀家的嗎你該質問的人是太子妃蕭氏”
皇上冷冷道,“母后真是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兒臣對您的認知,您為了皇后之位,可以幾次三番殘害兒臣的子嗣,可以置兒臣的身子和威嚴于不顧。母后,在您心里,可有把兒臣當作您的親生兒子”
太后擺手讓宮女下去,呵斥道,“你自是哀家的親生兒子,你是皇上,這種胡話可不能亂說”
皇上面露譏諷,“若不是兒臣自小在您身邊長大,得您半生慈愛,您近日作為,怕真要讓兒臣生出疑慮來了。李側妃陷害太子妃,是您脅迫她的吧”
太后緩緩起了身子,“皇上對哀家,是越來越不信任了,哀家要午休了,你且回吧。”
言罷,便往內室走去。
皇上對著她的背影,淡淡說道,“皇后之位只能是蕭宜嵐的,兒臣已經寫好了詔書,母后便歇了別的心思吧。”
太后腳步一滯,閉了閉眼,進了內室。
六月二十六日,大吉。
太極殿前,舉行登基大典,皇上正式登基,封蕭宜嵐為皇后,劉側妃為淑妃,李側妃為賢妃,周側妃為德妃。
受百官朝賀,并昭告天下。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重罪者,皆赦之。
蕭老夫人連續幾日,幾乎都呆在小佛堂里,焚香念經,祈禱女兒能被冊立為后。
幼菫和趙氏也作陪。
幼菫是祈禱蕭甫山平安,也不知他現在是否已經在奔赴西北的路上。
趙氏,還是在悼念蕭二爺吧。
蕭東過來報信,“老夫人,夫人,太子妃被冊立為皇后了”
蕭老夫人大喜,虔誠地磕了三個頭,才由幼菫趙氏扶著起身。
她喜笑顏開,樂呵呵回了上房,“從秋,開我的庫房,全府上下賞半年月例”
廉媽媽笑著應下,“老夫人您心愿達成,總算沒白費這么多日求神拜佛。”
蕭老夫人催促她,“快去,快去”
廉媽媽笑著去了庫房。
蕭老夫人快慰道,“佛祖保佑,宜嵐這么多年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真該去崇明寺捐一座金身才是”
幼菫暗嘆,老夫人只覺是佛祖保佑,宜嵐辛苦。她可知道,這其中有多少蕭甫山的費盡心力,苦心周全。
若不是蕭甫山在這里鎮著,這皇后之位指不定是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