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去了議事大廳,斥候連夜趕路,已是力竭,癱坐在地上,有士兵在給他喂水。
見鄭先過來,斥候強撐著站起來,急聲匯報,“大人,吐蕃有四十萬大軍正朝涼州而來他們一路隱藏痕跡,直到過了廊庭才不再遮掩,一路疾馳。預計兩日后可達”
鄭先大驚,四十萬大軍吐蕃這是要奔著滅大燕來的吧涼州只駐扎了十萬兵力
吐蕃最不缺戰馬,每個士兵都配備兩三匹戰馬,擅長奔襲戰,一路換馬疾馳,行動迅速。他們一般是各自攜帶馬和牛肉干充作軍糧,無需駐營搭灶,餓了吃上幾口馬奶牛肉干就能快速補充體力,節約了大量時間。是以吐蕃騎兵以迅猛兇悍著稱,有猛虎下山之勢。
斥候的預計怕是樂觀了,用不了兩日,怕是一日半便可到達。
且吐蕃軍沒有到達之后扎營修整,次日再戰的習慣,他們無需休息,長驅直入直接展開作戰,不給對方反應時間。
鄭先立即派人請幾位將軍來都護府議事,衛襄和吳將軍最先到達。
“賽德小兒言而無信,破壞盟約當年就不該放他回去”
“老子跟他拼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吳將軍瞪眼豎眉罵罵咧咧,他昨日還說來二十萬大軍自己沒轍,現在居然來了四十萬自己豈不是成了熊包軟蛋
衛襄卻是在看著沙盤沉思。
蕭甫山和蕭西便風塵仆仆回來了。
在場的人只有吳將軍不知蕭甫山早已回涼州,他頓時心中大定,國公爺回來了,此戰無憂
吳將軍滿臉虬髯,眼中閃爍著與他粗獷長相不符的小星星,“國公爺您可回來了末將都一年半沒見您了”
“國公爺,聽說您成親了,可是真的”
“國公爺您喝水”
蕭甫山連喝了幾碗水后,方開口說話,“兩位將軍有何看法”
吳將軍面對榮國公明顯收斂了許多,乖順了許多,“國公爺,涼州只有十萬兵馬,想抵擋四十萬吐蕃虎狼之軍,著實壓力太大。末將以為,不若從魏州河州和池原關各調兩萬兵馬過來。”
衛襄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大敵當前卻穩若泰山,他說道,“衛某以為,其他三處只有各五萬兵馬,若抽走兩萬,防御便會捉襟見肘,此法不可。”
吳將軍反駁道,“這三地關隘地勢險峻,山谷崎嶇狹長,方便設伏,總比涼州要好些。或者只從魏州池原關調兵,河州就別調兵了,畢竟賽德四年前在那里栽了跟頭,說不定還會去報復。”
衛襄這兩日也聽了一些關于賽德的傳聞,說道,“據說賽德如今頗有謀略,善用兵法。若真是如此,既然他出動了這么多兵馬,勢在必得,他定然會想到我們會調兵。為避免如此,他定然要多方進攻,讓魏州河州自顧不暇。”
衛襄分析的有理有據,吳將軍被堵的結結實實,他瞪眼道,“那池原關呢”
衛襄說道,“突厥同時出兵,互相配合,各取所需。”
吳將軍臉上有些不自在,同樣是將軍,衛襄這老小子總是顯得比他聰明。他嘟囔著喝起來奶茶,“哪里就那么巧了”
衛襄說道,“不是巧,是相互勾結,達成協議。我們為今之計,只能設法以智取勝,不必再想著依賴外援。當年國公爺以八萬之兵力打二十萬大軍,大獲全勝,這次十萬對四十萬,也差不了多少。”
吳將軍高聲道,“不調兵反正有國公爺在,打仗我是不怕,不管他多少兵馬,打便是讓他賽德知道,他來多少兵馬都沒用,都是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