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坐到了太后對面,“母后說的是。您看著氣色不錯,越發顯得年輕了,您和劉淑妃看起來倒像是姐妹。”
太后垂著眸子,輕輕撥弄著珍珠玉容膏,淡淡說道,“劉淑妃是哀家親侄女,自然是長得像些。你與她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總該比別人親近些才是。”
皇上明白她這是在提醒他,多去劉淑妃的翊坤宮。他登基一個月來因為要守制,不在后宮留宿,只是偶爾去坤寧宮和蕭宜嵐吃飯,還有李賢妃那里,也偶爾去看看。翊坤宮卻是一次也未去。
皇上淡淡說道,“兒子知道了。說起來劉淑妃自年幼時便刁蠻任性,您和舅父都寵著她,聽之任之。只是現在是在宮里,宜嵐是皇后,她是妃子,尊卑有別,她總該收斂些性子才是。她與您親近,母后便多勸一些她吧。”
太后頓時臉色不虞,“婉心身份哪里比蕭宜嵐差了,她是堂堂太后的侄女,怎么就得對蕭宜嵐卑躬屈膝了皇上舍得,哀家可不舍得”
皇上看著太后義憤填膺的樣子,心中無奈。她是在宮中呆了大半輩子的人,最是懂得宮中尊卑規矩,也是最重規矩的人。偏偏到了劉淑妃這里,便是什么規矩都不論了。
皇上嘆了口氣,“母后,您當年是貴妃時,對皇后也是恭敬有禮的。怎么劉淑妃就不行了呢”
太后聲音抬高了些,“她怎么能一樣皇上,當初你和婉心原是有婚約,要娶她為正妃的。他也是堂堂侯門女兒,最后卻給你做了側室。就憑這份虧欠,我們就不能再讓惋她受委屈”
“母后,當初可是您替兒子求娶的宜嵐,怎么反倒成了兒子的不是”
皇上起了身,他和太后所有的矛盾點,都集中在劉淑妃身上,只要涉及她,基本都是不歡而散。
“兒子還有許多折子要批,先告退了。”
“你先別急著走。”太后換了和藹的口吻,“如今你已除服,后宮里該添些新人了,你可有什么想法”
皇上又坐了下來,“雖說已經除服,可父皇才大行一個月,不宜大肆采選,還是再等等吧。國事繁忙,朕也沒什么心思去后宮。”
太后嗔怪地瞥了他一眼,“這怎么能行,你是皇上,就該子嗣繁茂才是,國事是大事,子嗣也是大事。”
皇上暗自腹誹,你既然重視子嗣,可是先后對朕兩個子嗣下了手。
太后繼續說道,“你不想大肆采選也可,就從大臣的女兒中挑幾個進宮,堂堂皇上,哪能就那么幾個妃嬪。”
太后從一開始就沒有大肆采選的意思吧。
皇上摩挲著扳指,心中了然,“母后看中了哪幾位閨秀,便說吧。”
太后笑著說道,“一位是你表妹宛寧,你也見過她幾次,性子最溫婉嫻靜不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哀家看著,是貼心不過的。”
皇上掩下眼中譏諷,“母后是打算把劉家女兒都嫁給兒子不成朕記得當年還有一個二表妹宛靈,與劉淑妃孿生姐妹,若不是她當年落水身亡,怕也要納到兒子后院了吧”
說起來這位宛靈表妹,人如其名溫婉靈動,他少年時對她倒是頗有好感,甚至生出了娶她為妻的念頭。她落水身亡后,他還難過了好一陣子。
太后臉色黯然,沉默了片刻方道,“既然宛玉活潑不得你心思,便給你選個嫻靜的,總歸你是要充斥后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