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邦說是因為有事才來的京市還真不是借口。
自315晚會至今,白酒行業內正進行著相當劇烈的變化,也可以謂之保證產品質量、維護品牌名譽的陣痛期。
整個行業,無論是赫赫有名的八大名酒,還是局限于地方市場的當地特色品牌白酒,無一幸免。
首當其沖的,就是被央視點名曝光并批評的令揚酒,原本經銷商們因為價格倒掛,就已經紛紛和令揚終止合作了,事件暴出之后,經銷商們可不僅僅是終止合作,他們還要索賠
一時間,令揚酒的股價都跌停了,集團內部一團糟,聽說楊國華現在也是焦頭爛額、四處求援。
其余七大名酒雖然由老沈帶頭,主動排查貼牌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規范、和不規范的貼牌廠家終止合作并學習沁然飲料的速度發公告。
但是那也是針對當下和今后的。
之前已經生產出來,并且在市面上流通多年的貼牌產品中,依舊有一部分質量良莠不齊,不排除很大概率酒精勾兌和添加酯類香氛物質的可能。
更有隱晦的一點就算他們三月份十分高效地整改了相關生產和貯存設備,更換了其中的塑料配件和管道,可是目前在市面上銷售的許多酒水是整改之前生產的,其中依舊含有塑化劑。
但凡客觀情況允許,其他七家名白酒公司都愿意召回相關產品。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貼牌流通產品多年以來的銷售模式就是薄利多銷、走量為主,想要召回,先不提需要多少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沒有一家酒企能夠承擔召回的損失以源川為例,那可是一年遠超十個億的銷售額,累積多年,要召回多少三十億還是五十億
一個做法是召回產品承擔傷筋動骨的損失;
另一做法則是把這個問題含糊過去。
不能否認的是,和資本講良心是十分可笑的。
何況白酒的塑化劑含量標準至今國家都沒有出臺相關政策,這些含塑化劑的白酒從法律意義上來說也沒有召回的必要。
整個三月中下旬,其余七家名白酒企業聯手,對新聞媒體進行了公關。
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讓他們成為新聞報道中令揚酒等這個詞中的等。
各位白酒行業大佬內心反正令揚的狀況是最糟糕的,有它頂在前頭,我們成為等等就行了。死道友不死貧道嘛
但事實上,還是有部分媒體很具有求真求實的精神不乏是令揚想要拉著大家一起沉淪找的記者,死盯著國酒、源川和頤酒。
這三者,一個是華國白酒的領頭羊,一個是令揚酒的老冤家,剩下一個則是近年崛起試圖取代令揚地位的后起之秀。
但說來也巧了,國酒是國企,背景強大甚至有些不可說;源川多年以來一直注重品質,小辮子難抓;頤酒是新秀,產品線還不甚豐富不論怎么曝光,都達不到令人震撼、觸目驚心的程度除非記者恰爛錢惡意抹黑。
那,這三家的法務也不是吃素的。
也有部分消費者十分較真,試圖去核實新聞,并且要維權。不過說的直白殘忍一些,消費者單打獨斗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對于這些白酒企業來說,當下急需解決的,是他們股價下跌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是規范行業標準,避免以后再出現此類情況。
可以說在這二十多天的時間里,扣除法定節假日,剩下所有工作日,開盤之后白酒板塊呈現紅色的天數少得可憐是一天還是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