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
她又問道“嬸子,這條黑黑的是啥呀”
“這是蝦線,不能吃,所以也得取了。”
“嬸子,你為什么要用刷子刷螃蟹啊”
“因為要給它洗干凈了,才能上鍋蒸啊”
諸如此類的對話一直在院里頭響著。
隨著太陽的升到半空,酒席正式開始了,這邊吃酒是按流水席來的。
每次坐十桌客人,等這十桌的人吃完了以后,再翻桌。
東吳村人口多,等到最后一波人吃完時就已經到了傍晚了。
只是這個時候還不能停下來休息,這些幫忙的人,主人家也得再另外開一桌請他們吃一下。
好在飯菜都是現成的,直接把桌子一收拾,一弄好就可以吃了。
等到這些人也吃完了,回去之后就已經到了晚上了。
那其實還留下爸媽一起收拾桌椅的,就是至親的人了。
黎母和黎大伯母帶著黎之妍姐妹倆把桌椅擦了擦,黎大伯和黎父等人則把她們擦好的桌椅送回祠堂去了。
等到把桌椅什么的都還回去了之后,再把門前的這片空地收拾干凈了,今天的這酒席也就結束了。
“總算搞定了。”黎母輕聲的說著。
從幾天前就先回來忙碌了的她,為了這次酒席真是有點累著了。
黎父輕笑了一聲,“媳婦,辛苦了”
黎母笑著搖了搖頭,“不辛苦,我高興著呢。這樣的喜事啊,可以多來一些。”
只要家中有喜,誰會在乎累不累呢
黎老太太笑著接話,“高興是真高興,可這累也是真的,老三媳婦,這也都收拾好了,你趕緊去休息吧”
黎母點了點頭,“我知道,媽,一會兒洗洗就去睡。”
黎老太太點了點頭,隨后就帶著黎大伯和黎大伯母,黎清輝回去了。
這次暑假黎清兵并沒有回來,直接留在了他上學的地方打暑假工,所以這次家里這么多的喜事,他都沒有參與。
第二日,眾人收拾一番后就都回了縣里,黎父和黎大伯他們都要做生意,不能在村里耽擱太久。
回到縣里以后,黎父和黎母還找黎清初談過一回,問他和方慧之間的事,看看需不需要見見方慧的父母。
其實這兩年,黎父、黎母也是見過方父、方母的,應該說兩孩子會走到一起,也有他們放手不攔的因素在里頭。
對于黎清初這人,方父是挺欣賞的,所以他并沒有去在乎兩家之間家境的差距。
在方父看來,只要這男孩品性不差,以后的日子就不會差。
所以從方母那里得知自家女兒對黎清初有好感時,他并沒有出言阻攔,也沒說什么。
當然了,他不攔也有其他原因,他相信自己女兒是個潔身自愛的人,在她還是高中生的時候不會做什么出格事的,也相信黎清初這孩子。
這倆孩子也的確沒讓他們失望,雖彼此有好感,可都沒捅破那層窗戶紙,還相互激勵著一起考上好大學。
這樣的結果,他們當父母的,是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