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里是建筑群最大的。
雖然本國的人口在世界上排名中等,但想要在幾個收容地點中塞進全國的難民,還是非常困難的。
那些高聳的居住樓房,以及從外表看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實際上里面是蜂巢一樣的結構。
無數幾平米的小隔間緊緊相臨著,像膠囊一樣。
房間里除了睡覺的床鋪,勉強還能在隔間里放下一張桌椅,除此之外就什么大件物品也塞不下了。
每一個建筑中都有成百上千個這樣的小隔間,密密麻麻,有序地組成了蜂巢建筑。
一個難民可以分到一間隔間,政府部門會給他們御寒衣物,因為這些天一直在降溫,食物和凈化水每個人每天也有一定的份額。
不滿十四周歲的孩子都無法單獨領到隔間,需要和家長同住。
這樣的蜂巢結構,將大量的人口壓縮在同一個區域中,每一個人所擁有的空間都很小,公共區域幾乎沒有。
城市下方是深達三米有余的積水,上空是下個不停的雨,從早到晚巨大的蜂巢中都能聽到各種聲音。
在房間里嚎啕大哭的孩子、隔壁根本擋不住聲音的嬰啼、夫妻之間崩潰地爭執
過道里堆積著成山的生活垃圾,狹窄環境不通風,蜂巢里又濕又冷,彌漫著一股難聞的氣味。
十天的積累時間,大部分被送進收容所的百姓,從一開始的難以忍受,到逐漸在這樣蝸居的生活麻木。
饒是如此,這座目前國內最大、建設也最為完備的收容所城市,第一批收容區域也已經住滿了。
'蜂巢住不下后,后面源源不斷送入春城的災民,只能安排普通居民樓的上層區域。
雖然這樣的樓房不需要擔心隔音問題,味道和環境也比較好,但這些石料長時間浸泡在積水中,誰也不能保證它會不會在洪流中坍塌,反而沒有特殊材質建造的蜂巢安全。
目前不足一百平米的住房內,需要至少兩個以上的家庭合住、節省空間。
大雨的第十三天。
凌晨五點多,天還沒開始亮,蜂巢d區那一小片區域就響起了嬰兒的哭聲,聲音斷斷續續,將連續好幾個隔間的人從睡夢中吵醒。
“草真是煩死人了,能不能別哭了”
末世前可能待人和善的人們,在災難和惡劣的居住環境下,情緒幾近到達崩潰的邊緣,對許多事情的包容度也就跌至谷底。
一個踩著拖鞋、頭發油膩膩的中年男人打開隔間房門,走到嬰啼聲的源頭。
隔著一層薄薄的門板,他能聽到里面被哭聲掩蓋的、年輕父親壓抑的輕哄,“寶寶乖,別哭了,別哭了”
男人大力拍打著隔間的房門,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過了幾秒鐘,里面的人手忙腳亂開了門。
年輕父親胡茬都長到兩腮,雙眼布滿了紅血絲,他胸前背著一個嬰兒布兜,單臂摟著的孩子看著最多兩三個月,小貓一樣瘦弱,緊閉著眼睛攥緊小拳頭,一邊揮舞一邊張著沒牙的嘴哭泣,臉蛋憋得通紅。
“抱歉對不起”父親連連躬身道歉,拍打著孩子的后背。“孩子年齡太小了,媽媽不在身邊容易餓肚子”
中年男人瞥了眼他懷里的孩子,不滿地撇嘴,“你仗著有個娃就能天天攪得人不得安寧嗎餓肚子你這個當爹的自己想辦法,我已經忍你很久了,一天天地從早哭到晚還讓不讓人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