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說來,那個養子已是記了林家族譜,告慰過宗親的林家正經大爺,還取了名字,叫做林律,律法的律。
“這也算不得一件壞事,且看來人如何,你名義上即是有了母親,將來便也可以出了府去。”楚彥雖是這么安慰黛玉,心中也是沒有主意。
若是那女子不慈,倒是還不如住在榮國府里。
再一看下去信中所說,原來林如海近來身子已經康復,當值為圣上所贊譽,等這一屆期滿,就要進京中述職。
黛玉看到此處,總算是露了笑顏,想來林如海明年就要進京,他們父女已是經年未見。
再看下去,便是林如海對于進京的安排,預備要那續弦的崔夫人,領了林家兒子先上京來,收拾宅子,預備好了,將來林如海進京,便可輕車簡從。
“終歸是要見面的,若是能相處,就好生敬著,若是不能夠,我這個夫子總是不能叫你吃虧。”楚彥見此又安慰了黛玉一次。
畢竟這一路走來,遇到的各色人物著實不怎么樣,黛玉又才見了榮國府男丁的丑態,對于生人有所防備,實屬正常。
就說榮國府里,一面忙著幫襯秦可卿的喪事,但是對于林如海續弦的八卦,也沒停下。
這位林家姑爺,竟是把續弦和收養兒子兩件事一道辦了,這孩子還直接就當了林家正經的大爺。
一時間說法就多了,有說林家老爺被這新夫人蠱惑的,也有說林家老爺未雨綢繆,當夜更有人說林家老爺是防著榮國府,眾說紛紜。
寶玉雖覺得男子續弦是必然,可他也是滿心想著黛玉,怕黛玉被后母所欺,又去求了賈母,不要讓黛玉回去。
賈母笑道,“你林家姑父不來信叫玉兒回去,我這做祖母的,也是舍不得的。就是他來了信,我也不要送去,只說我這老人家想她。”
寶玉聽賈母如此說,心中才放下來,秦鐘沒了姐姐,秦代業傷心非常,寶玉不時過去安慰探望,這才好了些。
就說這秦氏喪儀,倒是叫人瞧著都覺著惹眼,百姓見寧國府大操大辦,只倒是能當這樣人家都兒媳,死了還有這等風光,真是死了也值,當真可笑。
原因秦可卿一名歸西,寧國府人來人往已是叫人開了眼,等到秦可卿出殯那一日京中人才知什么叫做聲勢浩大。
浩浩蕩蕩的隊伍,只排了整整一條寧國街不夠,又往外延長了二三里地,這樣也只是喪儀的隊伍,還有各家送葬的小轎,祭棚鋪了一路,好不熱鬧。
另有不知情的乞丐,見這邊熱鬧,只想上前混一份布施,還以為是這家中沒了老爺,也是同行人說了才沒有犯了忌諱。
寶玉與鳳姐一道,下榻饅頭庵與秦鐘等事情與前塵無異,唯有一點,這次寶玉并未見到北靜王,也沒從北靜王處得了什么御賜的香珠。
作者有話要說林如海續弦了
又來了一波人
哈哈哈哈哈,我找到把名字差不多顯示完全的辦法了
如果你們覺得我寫的還成
可以點那個收藏的小星星嗎
我是那種需要鼓勵的作者,沒有互動感覺沒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