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榮國府長女得喜事、林夫人宴請眾夫人
來人是京中有名的官媒,專門各勛貴人家說親的,因沾了宮中已故太妃的親,許多家王爺侯爺的親事都過了這一人的手。
一塊來二去在京中有了名氣,現如今一般親事還勞動不得她,這次來了必定是有好事。
賈母連忙要人把她往里讓,又要搬了椅子過來,茶也趕緊上。“還不快移了座去請你們太太來。”
原本還在捶腿的小丫鬟連忙去請了王夫人。
這媒婆坐下了,謝過賈母,等王夫人、邢夫人和鳳姐到了,才說明來歷。“謝過老太太,今兒特意挑了好日子,是頭一遭,將來若是成了,光是過禮,也是要走好幾趟的。”
“托我這戶人家,您老也知道,最熟悉不過,正是皇城根下那一家。”
賈母知道這些媒人說話都要繞上幾繞,笑道,“您也別賣關子了,說的是哪一位”
這媒婆也笑,卻也不直接說出是哪一家。
“什么府上哪一位那府里也就只有那一位,我才會幫忙張羅。您也曉得,那位郡王當下三十有四,膝下只養活了一個姐兒,今下三歲,還不知能不能長得大。正妃娘娘生養傷了身子,一個側妃早前一病去了,故而想找個人幫襯。”
眾人聽到這里自然知曉是皇城跟腳下的安寧郡王府上,心中便有了數。
論理也算是個好去處了,只是賈府里上至老太太,下至王熙鳳也不敢露出什么來了,免得被媒人看去。
這官媒婆又說到,“可不就是巧了,您家大姑娘是去過宮里,沾過光的,又有封賞。人品模樣也在這兒,禮儀規矩也在,他們府上就托了我來”
賈母連忙道不敢,見茶水沒了,又要丫鬟添茶。“謬贊了,謬贊了給媒人看茶,去看看你們老爺回來了沒”
媒婆一聽就知多半成了,料想這榮國府也找不到這么好的人家,故而又繼續說笑。
“王妃娘娘也是好相處的,府上的姑娘能理事,將來若是能有個一男半女,這一輩子就有了指望。王妃和郡王也不瞧那些歲數還小的人家,怕不知事,我這做媒的一瞧,比你們兩家更適合做親的,京中找不出第二家”
這一戶若是平常,榮國府里卻也攀不上,也是元春人品在那兒,那邊又急著要這么一人,這才得了好運到。
為了表示姑娘家的矜持,卻也沒有頭一次就應的,但媒人早已探聽了口風,余后再來幾次。
“那府上先商議著,我這媒人改日再登門。”
官媒臨了出榮國府時,得了好幾匹尺頭并一封銀子,沉甸甸的。
又過三日卻再登門,已是成了七八分,就等著過了禮大定。
雖說王夫人明令不準私下議論,但是背地里榮國府上下早就議論開了。
她們府里的大姑娘,要給郡王爺當側妃了
“我就說咱們姑娘是有大福氣的人”寶玉屋里的墜兒笑道,只盼著大姑娘出嫁,她們也能得一份賞錢。
不料卻被晴雯聽著了,當即就大罵“你們且收斂些,當下還未大定,仔細被人笑輕狂”
罵完這一回,晴雯就拿著寶玉的衣裳出了門。
“她也好意思說人輕狂”墜兒不忿的做了個鬼臉,對另一丫鬟道。
晴雯才走出去,路上就遇到了王夫人身邊的丫鬟彩霞,要她去老太太屋子里有事情要指派。
晴雯一到才知,是元春的事定下了日子,當下府里要趕著為大姑娘的出嫁預備嫁衣、帳子、褥子等各色針線,就把平日里做得好針線的丫鬟都叫了來,連帶著外面請的繡娘,一道做活,怎么說也要將大姑娘的東西預備好。
晴雯回去之后,就和寶玉回了話,只到是這一二月不能做屋里的伙計了,日日都要去給元春預備東西。
寶玉一問姐姐定下的日子,心中大悲,仍是不敢相信,又問“可是真定了日子兩月后就要接了人”
晴雯點點頭,又道,“本是下月就想接過去的,只是日子不好,故而又等了一月,那府里王妃病著,無人理事,要個幫手。”
寶玉只得放了晴雯走,襲人給她收拾了東西,又囑咐她要好生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