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傲秋知道這可能涉及到人家教內的秘密,自己一個外人自然不能完全告知,當即“哦”了一聲也就不再多問。
這條山洞約有里許,走了不到片刻就出了山洞。
一條幽靜的石板路從遠處延伸過來,兩旁均是高聳入云的參天大樹,遮天蔽日。
張傲秋站在山洞口抬頭看去,上空被這參天大樹伸展出來枝葉擋的嚴嚴實實,視線完全透不過去,可以想象即使人在高空,俯首往下,也很難發現在這一望無際的森林中竟然隱藏著一條石板路徑。
也許是已經深入目的地的中心地帶,此處的石板路比外面的山路要好走得多,地上的石板路均是由寸厚的青石鋪就而成,青石長短不一,或許是年代久遠,青石與青石之間被青苔填滿,更增添一種幽深的味道。
此時的整個空間,除了兩人的腳步聲以外,就只剩下山風吹拂樹木的“沙沙”聲,踏足此處,一種渾然忘憂的意境油然升起,仿佛整個靈魂都被凈化了一樣。
石板路彎彎繞繞,張傲秋跟在黎夢心身后,心神完全迷失在這幽靜的環境之中,也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一陣陣“嘩嘩”的水聲傳入耳際。
張傲秋頓時生出尋幽探密的心情,蹦跳著越過黎夢心往前,黎夢心看著這個白衣少年此時露出的少年心性,與先前的少年老成大相徑庭,不由啞然失笑。
過了路口,景色再變,一條不大不小的瀑布從山頂傾斜而下,仿佛一條銀鏈掛在山間,水流撞擊山石,濺起漫天的水霧,越過水霧,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一處幽深,一處開闊,景色之間的變換竟如此渾然天成,顯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及無法道明的玄妙意境。
張傲秋站在瀑布前,心神不由自主地浸入到無極刀宗心法之中,腦海里自然浮起以前抄寫的佛經中的一句話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
這句偈語與此時環境相驗證,心中不由對刀宗心法中談及的自然之道的領悟更深一層,只覺得整個人都好像融入到這山水之中,無我無它。
體內真氣流轉仿佛也因為眼前的景色而變得歡快,頭頂百會穴自然打開,天地間的靈氣緩慢向內注入,一時無人無我,就這樣站著進入冥想境界。
站在身后的黎夢心看著站在眼前的少年,只覺得好像有一種什么變化發生在他身上,感覺這個人即像站在那里,又好像不在那里。
而他此時的狀態,很顯然是進入了冥想境界,只是沒想到對著一條瀑布也能心有所悟,可見這個少年的悟性比起自己來高出不知多少,怪不得他小小年紀就能進入天境。
心里感嘆之余,也不敢打攪,當下找了塊干凈的石板,盤膝坐下,也開始打坐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