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輕狂駐足門前,即使以他的見多識廣,也不由得嘖嘖稱奇。
半響后,慕容輕狂才移步往前,走到桌邊,恰好一張上滿弩箭的連弩放在桌旁。
慕容輕狂隨手拿起,細細看了看。
這連弩共分三部分臂、弓、機。
“臂”為木制;“弓”橫于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后的地方。
陳公上前一步解釋道“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制,裝在弩“郭”內,前方是用于掛弦的“牙”,“牙”后連有“望山”,我現在在“望山”上刻有刻度,便于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
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哦,即扳機,用于發射箭矢。
當弩發射時先張開弦,將其持于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于“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后,扳動“懸刀”使“牙”下縮,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弩弓一般使用多層竹、木片膠制的復合弓,形似扁擔,所以俗稱“弩擔”。
它的前部有一橫貫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會左右移動,木臂正面有一個放置箭簇的溝形矢道,使發射的箭能直線前進。
射手使用時,將張弦裝箭和縱弦發射分解為兩個單獨動作,無須在用力張弦的同時瞄準,比弓的命中率顯著提高;還可借助臂力之外的其他動力,如足踏張弦,當然那種事大弩,能達到比弓更遠的射程。
普通的箭是由鏃、木桿、羽毛制成,箭在遠距離飛行時,羽毛起平衡作用。
而連弩的箭若采用通常制法,箭身羽毛部位與箭匣壁發生阻礙,使箭支無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發射位置。
所以連弩的箭采用非常規制法,“以鐵為矢”。
連弩的箭采用鐵制就解決了三大問題第一、由于整支箭的尺寸只有“八寸”非鐵制的箭,箭體輕,沒有太大的殺傷力。鐵矢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二、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鐵箭就會被吸附在箭槽上,解決了連弩向上仰射時弩身傾角大于九十度,箭匣里的矢脫離箭槽倒向反方向,張弓向下俯射時箭支滑落的問題。
第三、解決了連續供箭問題,連續供箭,連續發射得以完成。”
華風見慕容輕狂對這連弩如此感興趣,也上前一步道“那邊還有箭靶,老爺子可以試試。”
慕容輕狂聞言“哦”了一聲,興趣盎然地提起連弩跟華風走到山洞一角。
這里說是一角,其實也是長十丈,寬兩丈的直道,直道兩邊則是原有山體開鑿后留下的石壁。
石壁極厚,從地面直到洞頂,中間沒有間隔。
這樣的設計,即能將箭室與其他空間隔開,又起到了支撐山體的作用,不論是空間布局還是受力支撐,都是巧奪天工,而且也不會給人一種整體視覺沖擊差,顯然是在山洞開鑿時經過了詳細規劃,特意留設。
在直道盡頭,依次擺放著三個箭靶。
慕容輕狂站在地上畫的紅線外,將連弩平舉胸前,平息一下,右手食指接連扣動扳機,射出十支弩箭。
這十支弩箭除了前兩支在箭靶紅星外,其它八支均是命中靶心。
由于弩箭沒有箭羽平衡,箭矢在空中扭動,準頭極難把握。
因此要想將弩箭命中靶心,需要極大平衡技巧。
而平衡本就是修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不光是對外界兵刃,弓箭運用,還包括體內真氣及陰陽平衡。
這種平衡自內而外,又自外而內,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而這樣的成績,顯示慕容輕狂正是這方面大師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