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尤三娘的提議贈粥一事,秦懿童自然是一百個贊成跟支持,不用花一分銀子,還能博得一個好名聲,更關鍵的是還能穩定曲蘭城治安,何樂而不為呢
為了表示誠意,秦懿童在東、南、北三個城門劃出三處位置,專門讓給尤三娘贈粥,同時還各派出一隊軍士幫忙維持秩序。
尤三娘采納張傲秋的建議,在那些流浪孩子中挑選歲數大一些又機靈的出來幫忙,并給予他們一定的工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的同時,也大大減輕了煙雨閣人手不足的壓力。
挑選人手的事,張傲秋全權交予歷杰去做,至于怎么分配張傲秋一律不插手,就看歷杰這小子是不是一個擔當重任的苗子。
而歷杰也不負所望,前面那段艱難的人生歷程,讓他養成了刻苦不屈的性格,而且以前他一人要養活那么多孩子,自然也懂得該如何分工。
開始的時候,尤三娘還擔心他們人小應付不了場面,但后來見歷杰完全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包括什么時候開工,要粥的人在什么地方等候,如何排隊不喧鬧,每人分多少都形成不成文的規定,干脆就完全放手,每天只需將熬好粥運到指定的位置即可。
而張傲秋卻并不滿足于這些,每天等下工以后,將這些孩子全部集中,統一進行洗腦訓示,讓他們明白,靠別人施于的永遠只是短暫的,只有靠自己掙來的才是永久的。
這些孩子也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起碼不用擔心下一頓在什么地方,而且還有新衣穿,有地方住,因此對張傲秋及煙雨閣都是無條件感激跟服從。
一時曲蘭城有免費粥喝的消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其他外地的一些流浪孩子也聞訊跟著過來。
后來張傲秋見人越來越多,就將跟歷杰歲數差不多的半大孩子統一收走,根據他們各自的興趣,教他們各種技能。
其中以歷杰為首的三十人愿意修行學習武藝,張傲秋也隨他們心愿,親自傳授,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這三十人中居然有十個天賦極好。
后來張傲秋將這十人帶到藏兵谷,收為親傳弟子,只有二十歲就當師父,這在后來也成為一段佳話。
而這十人也不負張傲秋一番心血,后來在光大無極刀宗門楣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被后人稱為刀宗十子,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而煙雨閣的義舉也讓曲蘭城普通老百姓心生好感,于是不管是誰,只要是要上館吃飯,多半都定在煙雨閣。
這一下就讓尤三娘忙不開手腳,后來干脆在南北二城門又開了兩家分店,店里的小二之內的就直接用這些半大的孩子。
沒想到張傲秋當時定下的三千斤大米,會促成如此這般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也讓尤三娘對張傲秋更是心生感激跟佩服。
英雄出少年啊,當真是英雄出少年
監視大恒米店的事宜也一直沒有間斷,同時尤三娘密切關注這大恒米店的老板跟寶商號的關系,漸漸也發現規律,即每月十五日,雙方都會密會一次,只是會面的地點隨時變動。
得到這個消息的,還真不是派出去的那些人發現的,而是曲蘭城那些流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