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寒凝道“今日得遇房姑娘,承房姑娘抬愛,邀請我跟公子到瑤族做客,今晚就不回來了,你等會回去知會家主一聲,就說我們明日返回,讓他知曉。”
張子南聞言一愣,張家雖然在嶺南為大,但瑤族卻并不服從張家,而且跟張家一向都是井水不犯河水,重來未曾主動邀請過張家人過去做客,今日這是怎么回事
念頭又跟著一轉,想起了昨日張傲秋過來有海魚成群結伴相送的事,這次邀請估計與此有關,看來風聲已經是傳出去了,遂抬頭偷偷瞟了張傲秋一眼后對魯寒凝行禮道“子南領命。”
說完轉頭對房五妹招呼一聲,然后轉身離去。
房五妹見張子南離開,右手一引道“家主母,公子,這邊請。”
魯寒凝“嗯”了一聲,在張傲秋攙扶下與房五妹并肩而行。
三人一邊走一邊寒暄,其實都是魯寒凝跟房五妹兩人在說,張傲秋因也不懂嶺南風俗,自然閉口不言,免得一不小心說錯了話,那就不好了。
走了不遠,前面就有幾個瑤族漢子迎了過來,其中四人還抬著兩副二人小轎。
魯寒凝左腿有殘疾,走山路確實是不便,也不客氣,上了一副小轎,而張傲秋卻是擺了擺手,意思自己能走。
其實房五妹最想跟張傲秋交談交談,這個一路沉默寡言的年輕男子,此時已徹底勾起了她心底的好奇,現在魯寒凝坐上小轎,房五妹自然與張傲秋并肩而行。
房五妹轉頭看了張傲秋一眼問道“五妹還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張傲秋聞言一笑道“房姑娘客氣了,小可姓張名傲秋,也不是什么公子,房姑娘叫我阿秋就可以了。”
“阿秋張傲秋這名字真是好聽的,還是你們漢人有文化,起得名字都這么好聽。”
張傲秋聽了搖了搖頭道“名字只是一個代號,真正有用的還是自身。”
眾人也不著急,緩步前行,張傲秋只當是游山玩水,一路風景看過來,房五妹則在旁做向導一一介紹,沒多長時間,兩人就算是熟識。
越走越是深入山林,期間經過一些瑤族村落,估計抬小轎的瑤族漢子就是這些村落里的人,不然來返也不會如此迅速。
瑤族主要分布在嶺南南北一帶的山區,從而形成了“嶺南無山不有瑤”的分布格局。
瑤族是個遷徙較多的山地游耕農業民族,刀耕火種的山地游耕農業,決定了他們每到一個地方一般只能住三年五載,然后又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尋地墾荒耕種。
和這種刀耕火種的游耕農業相適應,人們建筑的居室十分簡陋,民居建筑多為茅屋、竹舍、泥瓦房,只是在這里定居的瑤族,民居建筑在漢族庭院建筑基礎上,結合瑤族地區的特點,創造了有本民族特色的庭院建筑、吊腳干欄、半樓居干欄等,建筑結構錯落有致,變化豐富,別有一番情趣。
又經過一處山彎,前面豁然開朗,山勢不再起伏,而是形成一個平坦的類山谷,山谷中開墾著一道道梯田,只是現在已是初冬,田間很少看到有農夫勞作,還真是一個世外桃源。
而在山谷前,當先一個五十上下的瑤族漢子帶著一群人等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