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蘇起祖父征戰一生,最后發現一切還是在原地踏步,最多也就是維持一個平局,而這個結果卻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晚年更是郁郁寡歡,最終心焦力竭而去。
而蘇起的父親在其家族中排行老五,心性仁懷,書生氣息,不喜戰爭,本來這樣一個人,是怎么都不可能得到汗位的,但連年征戰,上面幾個兄長,不是戰死就是夭折,最后這個人人都羨慕的餡餅,在他怎么都沒想到的情況下“嘣”地一下砸在他腦袋上。
只是這個在別人眼中的餡餅,對蘇起父親來說,卻是一個鐵餅,雖然沒有被砸死,但絕對暈了好一陣,幸好下面有個八弟,能征善戰,不僅穩住大局,還在其基礎上更進一步。
而蘇起父親的仁懷大義,也深受族人愛戴,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漸漸帶領部落在草原上站穩腳跟,其部落勢力穩居十八部落前三甲。
而且兩兄弟關系也極好,蘇起自己一身武藝跟修為就是他八叔親自教導出來,而且草原征戰多年,也是在其麾下聽命。
而他八叔的兒子,卻是喜文不喜武,而這卻正好對蘇起父親胃口,對其也是不遺余力,親自教導,這兩代人,算是完全掉了個個。
后來蘇起八叔沙場戰死,蘇起父親也被害而亡,千斤重擔一下落在了蘇起兄弟二人身上,本來若是兄弟齊心,不說更進一步,至少也能守住家業。
只是蘇起八叔在軍中威望太高,于是軍中一部分人想力保其子登上汗位,而蘇起在軍中也是嶄露頭角,也擁有一部分親信,同時在文官那邊,因其父親的緣故,也大部分傾向蘇起。
這下就不好弄了,對蘇起來說,八叔對他視如己出,教導栽培之恩永生難忘,而且在他心中,八叔不僅是親人,更是偶像,這份情感,根深蒂固,毫無動搖。
在蘇起內心,其實更向往的是軍旅生涯,喜歡那種時刻游走在刀尖上的刺激,那種四平八穩坐在汗位上的差事更適合與他父親性格相似的堂兄弟。
只是汗位畢竟是汗位,是一個部落君主,擁有的權利先不說,對外卻是一種象征,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對一個部落也是一樣,就算蘇起他自己不想,也知道此事必須盡早解決,同時若他不爭,也總感覺對不住下面那些支持他的人。
不過蘇起心中對他八叔的尊敬,也讓他不想跟他堂弟相爭,于是部落的汗位就這樣在尷尬而又奇怪的情形下一直拖了下來。
蘇起雖然不想爭,但耐不住下面人日復一日的游說,煩不勝煩的同時,也感到周圍氣氛漸漸微妙起來,分成兩派的人針鋒相對日漸嚴重,常此下去,恐怕還沒等外面敵人打進來,自己就先分崩離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