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城東。
伴隨著晨曦升起,洛陽東城門緩緩開啟。
迎著晨曦,宋國十二萬大軍浩浩蕩蕩進入洛陽城。
宋軍也沒想到一夜之間,洛陽城頭上的旗幟就變了,而他們連一場仗都沒有打,這個結果對他們來說實在太意外了。
此時洛陽城上原來的蒙古守軍,目視宋軍入城,一時間那種滋味也是別樣,畢竟以前是蒙古人,現在卻成了宋軍的俘虜。
現在,他們已經成為宋國人。
相比較而言,雖然宋人占領了這座城池,但城內卻沒有出現亂象,避免了戰亂。
只要不打仗一切就都好說。
他們才不管是蒙古人統治還是宋國人統治的。
趙誦的鑾駕此時進入城中。
為了迎接皇帝的鑾駕,街道兩旁都站滿了士兵。
士兵們正在維持秩序,隨著皇帝鑾駕進入城中,街道兩邊的百姓也越來越多。
趙誦也聽說了這天一大早,洛陽城內所有的商鋪全部開放了。
一時間洛陽城內的百姓奔走相告,期待了好幾日的糧食鋪子終于開業了。
糧食鋪子前擠滿了人,裴思站在人群的不遠處,聽著百姓議論糧價并不高,甚至要比以前的還要便宜,裴思知道這是皇帝下令,今日糧價要比平時便宜不少。
為的就是慶祝宋軍收復洛陽城。
他們一早上就去買糧去了,但是因為價格比平時便宜,人又多,到后來都搶不到了。
大部分百姓又聽聞宋國皇帝要來洛陽,為了一睹其龍顏,他們都站在路邊,等待皇帝鑾駕的到來。
原本他們以為皇帝親征,為了早日攻下洛陽,一定會派大軍碾壓洛陽城,到時候城內百姓和士兵一定會死傷無數。
原本他們憂心忡忡,甚至還有不少人打算收拾細軟,等城一破,就帶著家小離城逃難。
但現在,洛陽城直接被開啟了,都還沒打仗,洛陽的鄧萬年和米日金就獻城了。
隨著宋軍的入城,卻相安無事,并且皇帝也下令,宋軍進入城中,令行禁止、秋毫無犯。
百姓們都在議論紛紛,這下子他們不用東奔西跑了。
不過擺在老百姓面前的難題是,宋國會不會和蒙古一樣苛捐雜稅
畢竟他們不清楚宋國皇帝是否仁愛百姓
思考這一切的不只是洛陽城的百姓和士子們。
此時趙誦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畢竟他們已經失去了洛陽百年。
洛陽這座千年古都,已經成為好幾個朝代的古都,在幾個朝代的統治下,洛陽城變得臃腫和陳舊不堪,街道一眼看過去臟亂差,建筑也是陳舊古老,仿佛要隨時倒塌的那種,完全不符合洛陽這個稱號。
此時的洛陽就像是一個年邁的老人。
現在的洛陽百姓被金國和蒙古人統治了很長時間,在文化上和宋國也有斷層。
甚至很多百姓的衣衫都變成了胡服。
在這一點上,趙誦說不出來的痛心疾首,好在他現在已經收復了洛陽。
在經營洛陽上,他有自己的想法。
一時間趙誦心中萌發一種改造洛陽城的舉動。
劉秉忠、文天祥等人此時沉浸在收復洛陽城的興奮之中。
趙誦忽然問劉秉忠他們“劉先生,你們覺得這洛陽城如何”
劉秉忠一一道“在漢唐的時候,洛陽城可是有上百萬的人口,在天下也是數一數二的,甚至還是一國之都城,然而現在的洛陽有些殘破,比臨安來說還是不夠繁華,還是有些可惜的。”
“是啊,洛陽城現在太殘破了,滿眼皆是荒涼,比臨安來說殘破,就算和燕京城比,也太小了。”
“陛下的意思”劉秉忠知道皇帝在思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