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收復洛陽之后,趙誦下令讓一部分軍隊帶領百姓在城外開荒。
此時洛陽城外已經開辟了不少的荒地。
還有一些來自鄂州府、襄陽府、臺灣府的官員也將那邊成功的經驗復制了過來。
洛陽正有條不紊地朝著趙誦期待的方向改變著。
直到光復洛陽一百天后,趙誦看到洛陽逐漸走上了正軌之后,他才動身離開。
他要去看看關中怎樣子,雖然在奏折中,呂楊二人報喜,但趙誦卻覺得還是親自去看看才放心。
于是,此時,他帶著劉秉忠他們去了關中。
八月的時候,一行人在李懷恩的護送下來到了關中。
此時,呂楊二將按照趙誦的詔令正在恢復關中地區的耕種。
只是關中經歷過這么多年的戰火之后,整個農業水平已經漸漸跟不上關東地區了,甚至連土地都出現了鹽堿化和沙化,就這一點著實還是挺擔憂的。
趙誦問了京兆府的官員才知道,此時關中差不多僅有9500戶,人口只有76萬的樣子,著實非常凋敝,比之前少了將近七成的樣子。
在人口上,關中就輸了洛陽一大截。
趙誦也知道現在不可能這么快恢復繁華時候的樣子,不過好在現在關中回到了宋國的懷抱,只要朝廷努力經營關中地區,一切還是會慢慢恢復的。
此時趙誦已經來到了長安城下,如今的京兆府所在之地。
唐末以來的戰亂毀滅了舉世聞名的長安城,也使往日富庶的關中地區變得千瘡百孔。
長安城的街道上也沒有多少行人,寥寥無幾,城池也比較衰敗。到處依舊是殘破的景象。
比唐長安城來說,京兆府儼然要小不少,但此時仍是抵御西面草原民族入侵的一個重要邊鎮。
這樣的情形讓劉秉忠一行人也是唏噓不已,長安城比洛陽城更加殘破。
趙誦看到這座城池的時候還是思緒萬千,反問身邊人“我們到的是長安城么”
身邊的人以及京兆府的官員非常確定這就是長安城。
趙誦對身邊的劉秉忠一行人道“我沒來關中,就知道關中是這樣的情況了。但等我來了關中之后,這樣的情況反而更慘烈,實在讓人出乎意料。”
劉秉忠就對趙誦說道“陛下,當年大宋頻繁對西北用兵對付黨項人的時候,關中畜產蕩盡,十室九空,及金人占據關中,長安一帶再遭受兵燹,后來蒙古韃子攻占中原,長安再遭兵禍,所以這長安城衰敗了。”
趙誦默然,于是他對身邊的劉秉忠一行人說“長安已不如洛陽、開封,關中更是不如中原。如今朝廷剛收復關中,收復山西、河北大部分地區,國力正處在多事之秋,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這時候隨行的官員才明白趙誦說的關中不適合建設國都了,而且關中的漕運荒廢,能運輸糧草么
再說宋國的敵人是蒙古人,蒙古人的勢力遠在漠北和開平,關中作為重鎮的地位也沒有這么高了。
所有人將目光都望向趙誦,這才知道為何要選燕京作為新的國都了,因為燕京適合啊。
到了晚上,趙誦住在府衙內。
這時候江澄收到密信之后就來了,他將城內的事情以及工匠工坊的事情告訴給趙誦。
趙誦道“如今朝廷雖然收復關中,但宋國的大敵忽必烈沒有死,漠北的勢力還在草原上馳騁,蒙古人始終都是大宋的心腹之患,因此朕打算在長安建造東西二坊,專做火藥、火器一事,這東西二坊就全交給你了,你切莫讓朕失望。”
江澄也沒想到皇帝會如今信賴他,并且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待給他。
他挺起胸脯說“陛下放心,有我在的一天,保證給朝廷制作精良的火器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