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瓊華島之后,劉秉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他知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是他展現抱負的時代。
是一個統一天下,結束戰爭的時代。
同時也是一個生活安定美滿,百姓生活富足的時代。
一切就是剛才皇帝也對他說了一番雄心壯志的話。
劉秉忠已經見證了奇跡。
不,那不是奇跡。
那是宋國的努力。
現在已經部分成真了。
而除了皇帝說過的話之外,則是因為大宋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就收復了中原和北方。
此時的大宋算是收復了全部的失地,更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劉秉忠此時已經看到了一個強如漢唐的大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
日后大宋的船只會遍布整個世界的。
當劉秉忠來到城外之后,見到不少船只停靠在河岸邊上。
他們都是提前得到皇帝的密旨,運送了不少的物資來這里。
此時這些南來的船只停靠在岸邊。
為了建新城,朝廷免去了燕京地區兩年的賦、稅、捐,然后免去了燕京地區男子的兵役,讓百姓承擔了兩年的力役。
當初從南星橋開設的水泥廠,如今帶著最成熟的技術來到了燕京,到了燕京城外后,水泥廠改為了燕京水泥廠。
從南方來的商人,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商品,還有一船接著一船的建筑材料。
其中有木料、石塊、水泥、石灰石、瓦片等。
只不過因為朝廷采取了另外的方式,所以不同的商人了不同的物資采購、運輸。
自從詔書下達之后,各地開始朝燕京城運送物資。
此后,一批接著一批的物資開始運送到新城的位置。
此時此刻,新的都城修建已經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階段中。
燕京地區的百姓因為被免除了兵役,而用力役替代,此時投入了開墾新地和修建城池當中。
就連家中婦孺也被朝廷征召,朝廷開始在燕京地區修建各式各樣的工坊。
這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在家的婦孺正好可以不少勞動力。
這時候在燕京的趙誦,看到一個現象,如果只是讓燕京發展起來,那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此時趙誦,又注意到了一個地方。
此地離燕京不遠,但戰略位置同樣重要。
那就是日后的天津。
此時因為黃河南移,天津海岸線穩定,又是三會海口,河海要沖之地。
所以在之后,趙誦下詔將直沽寨改為天津,設立天津鹽運使司。
而天津,也就是天子經過的渡口的意思,于是天津正式成為一個港口。
天津的修建同樣如此。
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趙誦號召開始開荒種地。
士兵們的訓練也從兩天一次訓練,改成了五日一次訓練,其余時間都忙著開墾土地,打算將來種出來的糧食大部分作為軍用物資。
此后宋國開始在天津修建城池,天津漸漸開始成為宋國在北方的一個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除了天津之外,燕山山脈以南的各地,也在加固城池之中。
燕京城內,趙誦除了關注國內的局勢,也在關心北方的局勢。
此時漠北和林城內來了信函。
于是叫來了眾臣。
劉秉忠他們才知道原來宋起趁著阿里不哥南下,此時已經派人控制了整座和林城,不過這種控制并不是什么軍事上的控制,而是情報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