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哥一戰敗,草原上的格局忽然變得明朗起來。
見到忽必烈贏了之后,一些宗王立馬投靠了忽必烈。
忽必烈似乎看到了他成為蒙古大汗的高光時刻。
不過,仇榮還是將一些宗王趁機逃走的事情告訴給忽必烈,并且遠遁漠北,極其容易會形成另外一股勢力。
忽必烈得知消息之后,十分震怒。
他知道就是這些蒙古宗王站在了他的對立面上,他們親近阿里不哥,恪守蒙古王廷的陳規爛俗,排斥漢人勢力,如今見到阿里不哥失敗之后,就逃回了漠北。
此時忽必烈做出的決定就是征討漠北。
仇榮清楚忽必烈要做什么,不過他卻勸忽必烈來年再北上。
“如今馬上就要下雪了,陛下不如明年三月再北征”
忽必烈知道現在消滅了阿里不哥的勢力,就應該趁勝追擊,直搗漠北,這樣就會讓漠北的反叛勢力煙消云散。
忽必烈告訴仇榮,因為現在那些疏遠自己的宗王勢力就盤亙在漠北和林城,他們對自己的成見絲毫都沒有改變。
只要有人在和林振臂一呼,就可以形成一個類似于阿里不哥的反叛勢力。
這樣對開平來說極為不利,對他的統治也極其不利。
仇榮直接建議“陛下,我軍北上的時候,不如派出騎兵南下打草谷,一來解決我軍的糧草,另外也可讓宋國不敢北上。”
忽必烈聽聞直接就同意了仇榮的做法“如此也好,我也要讓宋國不得安寧。”
于是忽必烈叫來了這次參加叛亂的軍隊,他還尚未對這些勤王軍隊進行犒賞,但是現在因為要鏟除漠北王廷的殘余勢力,他打算讓這些勤王大軍北上,一同鏟除漠北的殘余勢力。
忽必烈對他的士兵們道“此番要苦了你們了,朕原本想要犒賞你們,但現在國家危難,還有反賊尚未鏟除,這次朕需要你們一同北上了。”
“此番朕要親討漠北,讓那些宗王看看我忽必烈才是蒙古的大汗,成吉思汗的子孫。”
“事不宜遲,明日大軍就北上”
于是忽必烈召集了大軍,親自領兵三萬直接北上,剩余的大軍則直接駐扎在開平城。
另外,在忽必烈的安排下,其他大軍則開始南下騷擾宋國的邊境了。
忽必烈大軍一路浩蕩北上。
就在忽必烈北上的時候,燕京城內就收到了忽必烈北上的消息。
朝廷眾臣子都在等著皇帝發號施令。
呂文煥忽然站了出來道“陛下,忽必烈北上,此等良機,我朝大軍就可以趁機突襲開平城。”
“是啊,陛下,只要開平城一下,忽必烈只能遠遁漠北了。”
“開平一下,忽必烈十年之內不敢輕易對我大宋怎樣了。”
趙誦何嘗不知道攻下開平城,就會切斷忽必烈在漠南的統治。攻下了開平,燕京也就不會受到直接的威脅,更會打擊忽必烈的信心
其中好處可是有不少呢。
但趙誦卻道“眼下時節不對,強攻開平城只會陷入泥沼之中。畢竟草原上馬上就要下雪了。北上征戰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大雪天氣會凍死不少人。”
“如果我朝大軍在這個時候攻打開平城,正好中了忽必烈的奸計,他可以憑城打我們”
“另外宋軍要進攻開平,需要大量的糧草。而且北上的時候,漫長的補給線也是吃不消的。所以現在宋軍應該防守燕山陰山防線,等待時機到來。”
這是趙誦現在給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