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誦清楚記得在原先的歷史記載中,蒙古建立最后一個國家是在十八世紀的樣子。
所以蒙古對宋國來說威脅還是挺大的,將在今后的歷史中一直都是宋國北方的大患。
當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蒙古內部的矛盾,對蒙古內部進行分化瓦解,這樣就可以降低對宋國的威脅。
“朕打算親巡邊關,激勵將士。”趙誦忽然對劉秉忠等人說。
聽了皇帝說的,劉秉忠等人并沒有反駁皇帝說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巡視邊關,以前皇帝也曾這樣做過,確實可以激勵將士的士氣。
三日后,趙誦帶著李懷恩等人正式啟程巡視邊關。
目的之一是為了鼓勵邊關將士們,目的之二是查驗邊關修筑的情況,尋找當前邊關存在的問題,以防被蒙古人發現弱點。
趙誦離開燕京之后,先去了居庸關。
居庸關離燕京只有一百里,這里是離燕京最近的一道關隘。
到達居庸關之后,趙誦看到這里形勢險要,山脈高大驚奇,而居庸關所在關隘兩旁,山勢雄奇,中間還有溪谷,易守難攻。
居庸關的城池是從漢武帝時期就開始修建的,后來歷朝歷代修建,所以基本上都是沿用歷朝歷代留下來的,后來經過蒙古人修繕之后才逐漸有今天的規模。
這里大山重重,蒙古人騎兵難以通過這里狹窄的關溝,只要把守住關隘,就可以保證中原王朝的安全。
“果然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啊。”趙誦看著居庸關不禁發出感慨來。
現在擔任居庸關的守將王吳來。
王吳來見到皇帝親自巡視關卡,立即面色嚴肅起來,他也沒想到皇帝會親自來這邊,一時間心里非常激動。
趙誦詢問了王吳來之后,才知道現在居庸關有兵馬兩萬五千余人。
這兩萬五千兵馬都是跟王吳來南征北戰的精兵良將,所以守住居庸關絕對不是問題。
而現在居庸關又是內關,在居庸關外還有其他關隘,那邊還有重兵把守著。
趙誦踏上居庸關的城墻,城墻的城垛口開了很多孔洞。
這些城口的口子放置了不少紅衣大炮。
等到敵人來的時候就可以居高臨下對敵人射擊。只要守住這邊,敵人就不敢南下。
趙誦在居庸關待了半天,發現這邊的防守絲毫都找不出來漏洞,于是又踏上了巡視邊關之路。
從居庸關出來越往北走,道路越是艱難,最狹窄的地方只能容納一人經過,而且水深林茂,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可想而至燕山山脈這邊的道路有多么難走。
不過越是難走,趙誦就越是清楚宋國憑借這山脈防守中原是正確的選擇,畢竟蒙古人擅長馬上作戰,這里山地連綿,地形上就限制了騎兵的正常使用。
加上沿著山脈還有歷朝歷代修建的城墻,這些城墻也很好的起到了屏蔽敵人的作用。
接著趙誦一行人則往宣武城張家口的位置而去,離開居庸關到這里,一共花了趙誦七八天的時間。
到了這里之后,只見宣武城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
此處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邊防更是重中之重,是燕京防備蒙古人入侵的北方屏障。
現在的這座宣武城完全是按照趙誦的規劃建造的,這座城池的名字也是趙誦新賜的,當年的老城不利于防守,所以后來在距水口三里的位置西南方向修建了新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