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師奎接著帶趙誦等人來到了陰山的南側。
趙誦看到這里有一大片的沖擊平原,土壤肥沃,但降水量偏少,不過黃河卻在這里形成南河與北河,給這里補給了大量的水分。
呂師奎命人在這里開墾田地,種植了不少的小麥和玉米。
此時地里到處都是長得很高的農作物。
望過去一片綠油油的景象。
看樣子再過不久,這些莊稼就可以收割了。
呂師奎接著給皇帝稟告他們呂家在這里正在修建城池,等城池修建好后,這里就會成為塞上的軍事堡壘,保證中原以及關中平原不受到騎兵的威脅。
趙誦不禁想到在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般通過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燕云十六州突襲中原。
河西走廊非常接近關中,而且地勢平坦,便于騎兵突襲。
而河套平原一旦被攻占,騎兵就可輕易殺到中原核心地帶。
從匈奴之后,外敵一方也出現了向東遷移的趨勢,現在忽必烈就將都城定在了開平城。
而開平城和燕京離得也很近。
兩地相距六百里的樣子。
趙誦打算日后遷都燕京,所在現在營建燕京,日后重點防御也轉向燕云十六州這邊。
呂師奎他們繼續牧馬,給朝廷訓練騎兵。
而趙誦一行人在離開這里之后,沿著黃河而上來到了西套。
這里位于賀蘭山的東側。
黃河從賀蘭山的東側經過。
流向趨于平緩。
東面是一大片平原。
在平緩的河面上,有牧民正扎著羊皮筏子從河水的西面渡過河流去東面,他們要去這里放牧。
自從宋國攻下西套之后,一些其他部族的牧民也受到宋國人的保護,當初他們淪為蒙古人的奴隸的時候,過的就是給蒙古人放牧的日子。
那些蒙古貴族完全就沒有將他們當人看,有時候還要遭受蒙古人的毒打,甚至還要被奴役。
得知宋國皇帝來了西套,這些牧民就過來磕頭喊著萬歲。
趙誦也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一些牧民。
其中就有黨項人。
自從西夏亡國之后,一部分黨項人就投降了蒙古,另外一部分黨項人則流亡到了草原上。
現在的這些牧民大部分都是當時流亡在外的部族。
其余部族則在對外戰爭之中喪失殆盡了。
現在這些黨項人無處可去,就只能待在這里。
正好趙誦來了,下詔朝廷讓這些黨項族人世代在這里給宋國牧馬,給宋國培養騎兵。
此時駐守西套的是呂文煥。
呂文煥見到皇帝來了立即出去迎接。
趙誦將黨項人的情況和呂文煥說了一下。
呂文煥道“這些黨項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陛下怎可讓他們待在西套這邊”
于是趙誦道“將來我大宋要征服世界,必然還有其他諸如黨項人的部族。若是朕都下令將他們殺了,那朕不就是暴君么,再說這天下還有其他部族的人,朕總不能奉行殺戮政策吧,否則這些人將來會與朕為敵的,和大宋為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