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榮聽了聽,覺得其中還有有瑕疵的。
比如居庸關以北山脈重重,而且山路崎嶇不好走,對騎兵來說不友好,反而會被埋伏在居庸關兩側的宋軍擊敗,所以這一路的兵馬就用不上了。
至于大同府,這一路倒是可行。畢竟攻下大同府,蒙古軍可以向南攻入太原府,朝中原洛陽、開封一帶進發,而向東則可橫插燕山山脈,迫近燕京城,直接震懾河北之地。
所以攻打大同府十分有必要。
至于從燕山東側山脈突破,這樣可以切斷宋國與遼東的聯系,阻止遼東軍對燕京的支援,蒙古軍只要撕開一個口子,就可以對燕京東部造成威脅,繼而揮兵西進,直搗燕京城。
不過仇榮不清楚宋國在這兩地陳兵多少兵馬。
但眼下守大同府的是宋國名將劉整,是以攻打大同府一戰十分艱險。
他們要面對的劉整可不是一般人,據說此人現在手中號稱有三十萬兵馬。
大同城又固若金湯。
至于駐守東側的,仇榮暫時還不清楚,想必宋國也不會派一位無名之卒來守衛邊境的。
此時仇榮將自己的想法和忽必烈說了說。
“中路臣不贊同出兵,臣認為陛下可以從東西兩路出發,但劉整此人不好對付,要打的話頗費時間,陛下側重的還是東路,從遼東方向攻打,切斷宋國與遼東軍的聯絡,而且要用重兵攻打。”
忽必烈仔細聽了仇榮說的,覺得對方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不過忽必烈最終還是選定派遣三路大軍南下。
忽必烈的安排是中路人數最少,而且也只是試探性質。
西路比中路人多,但因為是劉整,所以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消耗劉整的耐心。
等到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再出其不意攻打大同府。
東路則是由忽必烈親自領兵作戰,而且東路軍的人數最多。
若是在東路遇到險阻,他的兵馬會優先朝遼東進發,先收復遼東再說,接著再威逼高麗,要求高麗也派兵幫助他。
然后再率軍從燕山山脈東側攻擊。
這就是他的全部計劃了。
仇榮聽了點點頭,還是皇帝的做法符合當前的利益,而且側重性也很強,其中有虛虛實實的結合,可以迷惑宋國人。
“不知仇先生覺得如何”
“陛下真神機妙算。”仇榮對著忽必烈一頓彩虹屁輸出。
忽必烈聽了甚是神采飛揚。
至于時間,忽必烈猛然間就做了一個決定“朕打算三個月內收回中原”
這番話讓仇榮十分震驚。
“陛下,三個月實在太快了”這要考驗蒙古軍隊的作戰情況,仇榮覺得有些驚世駭俗,畢竟收回中原不是一朝一夕的。
“不,三個月已經是我的極限了。朕這次一定會在三個月內收復中原的”
仇榮知道這次皇帝已經下定決心,于是再次勸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