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用的陳舊,邊緣有些破損卷起,但趙誦確定是真的。
趙誦熟讀歷史,倒是了解南宋時期會子的情況。
宋理宗1224-1264時期,米價暴漲至每斗3貫400文,是宋孝宗年間的13倍。1247年,會子發行量達到峰值65億貫,200文的會子連一雙草鞋都買不到,會子基本成為廢紙。
會子存世至今,不過幾張
見這眼前情形,知道少年不會騙人。
再觀察這少年衣著打扮,或許是這店員。
趙誦在店內逛了逛,然后拿起少年的書本。
這是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翻了翻書本里面,只見此版心刻上“世彩堂”三個字。
這是“世彩堂本”,是宋版書中的上品,為何會出現在此處
還有店內其他的擺設。
分明就是宋代的文物啊
一系列的古物,驗證了一切。
趙誦穿越了。
想著如今是寶佑五年,與那個時代整整隔了七百六十二年,情緒復雜。
少年收回了會子,又拿回了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目光疑竇看著趙誦,“你還好吧。”
趙誦恍然,忽然想起那道光。
對,一定是的,他正是追逐著那道光才來到了這個世界。
那光應該是個蟲洞。
看來得想辦法去找蟲洞。
此時,趙誦的肚子也咕咕叫了起來,“抱歉,我”
“等我一下。”少年想著趙誦應是災民,于是走到屋內,手上拿了一張炊餅,以及一杯茶水出來,給了趙誦。
趙誦接過炊餅,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馬狼吞虎咽起來。
“咳咳”茶水略微苦澀,喝的他嗆了起來,“讓你見笑了。”
少年驚訝道“看你這頭發,是行腳僧”
趙誦隨便胡謅起來,“我不是僧人,不過我是從北方逃難過來的難民,路上遇到匪人了,身上的銅錢和憑由也都丟了,為了逃亡,不得不剃光頭發,讓別人以為我是僧人。哎”
少年同情地看著趙誦,聽了趙誦的往事,臉色憤恨起來“原來竟是如此,蒙古人太可恨了”
趙誦點點頭,“如今我一無分文,二無度牒,三無親人,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抬起頭見到少年正聆聽自己編造的遭遇,那兩只眼睛深信不疑的樣子,趙誦有些佩服自個兒的演技了,為了讓自己也相信,不得不又繼續說,“小兄弟,今夜我可以在你這里住宿一宿么,你放心,等我找到活兒干了,就不會給你添麻煩的”
“這”少年有些無奈,思考了許久,但看到趙誦穿了一身短衣,沒有避寒之物,趕他出去,他就會凍死在街頭。
忽然之間他動了惻隱之心,“也罷,你先住下來再說,但要守規矩,否則我要趕你出去”
“多謝。”趙誦道,伸出手,“你好,我叫趙誦。”
看到伸過來的手,少年生理反應后退一步,“小官人叫我王安就行了。”
“只是我身上沒什么值錢的東西可以抵押給你”趙誦自慚形穢,他現在衣兜里面有一些毛爺爺,還有一把打火機,背包里有不少物件,只是這些東西他都有用,所以就沒有拿出來。
王安尷尬,“沒事兒,今夜沒來得及收拾,你先住柴房,我這不抵物事”
“多謝。”
王安上樓,不多時從柜里面抱起一床被子,來到樓下。
“還是我來吧。”趙誦接過被子,抱在懷里,略微感受到這被子有些沉重,王安在前頭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