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首日,千金樓內所有包廂都已經滿了,就連站腳的地兒都沒了,喧囂人聲里,酒樓伙計們都在招待客人。
后頭的客人仍在一樓等候,翹首以盼,聽聞這千金樓背后是蘇家的產業,再者也是聽了這千金樓與其他酒樓的別具一格,這才趕來,親自目睹。
只是沒想到等了這么久,居然已經被預定完了。
這是什么騷操作
趙平站在柜臺上,看著客人,出面安慰,略表歉意,“今日實在是對不住了,明日得了空再來。”
后頭的只能先行離場。
趙平一邊致歉,一邊又被店內伙計拽到了樓上,趙平看著這酒樓的生意實在是太好了,開門紅,忙得有點虛脫,合計著多招一些伙計。
趙誦那邊也是頭疼,這么忙下去,他這個大掌柜都沒時間做其他的事情了。
不行,明日讓趙平去哪里借點人來。
亥時酒樓打烊,熱鬧終于散場,整個酒樓內都在打掃、整理,賬房那邊正在盤賬,清點的手都虛脫了。
今日光是銅錢就不少,至少有一籮筐了,再者賬房那邊也收了不少的大額會子,其中一些會子是第十七界,端平元年1234年印發,期限30年的,另外的則是第十八界,嘉熙四年1240年印發,沒有期限的。
收的會子也是一大疊,面額最小的則是一貫錢。
趙誦一看這會子,頭就有些大,如今朝廷籌措軍費,臨安府會子務大發會子,流通中的會子供給量過多,大幅貶值,價值已然下跌不少,老百姓手中的錢能買的東西也越少。
短短一個月不到,會子能兌換的銅錢現在一百五十文都不到了。
如此下去,必傷國本。
蘇婉見趙誦眉頭緊皺,便問發生了什么,趙誦便將他的擔憂說給蘇婉聽。
蘇婉也是這么認為,只是不收會子,只收銅錢,不切實際,大宋缺銅,這是普遍的事實。
而且最近市面上的會子也越來越多了,似乎是朝廷那邊的軍費都供應到了荊州襄陽一帶,朝廷便讓會子務增發了不少會子。
再者今歲冬天,江南實在是太冷了。
十二月戊子,西湖,竟然封凍了。
除外,天氣寒冷還造成了糧食的歉收。
蘇婉還記得,她家以前買的公田,倒是依鄉下原來的慣例,自召佃戶耕種,然后每年收一部分,取其中一些作為稅收交給臨安府,但今年,收上來的少了不少,但稅收依舊是按照公田公頃數量上報,還好蘇家是臨安富戶,產業眾多,但其他人呢
不管是佃戶也好,富戶也罷,皆是抱怨這寒冷天氣。
除此之外,朝廷這些年因為北方蒙古時常南下,侵擾邊境,所以朝廷為了籌措軍費,賣斷公田。
蘇家也買了不少的公田,臨安城外,富陽,余杭,臨平,蕭山等地都有一小部分。
趙誦聽蘇婉這么一說,倒也明白了。
蘇家還算好的了,若是碰上其他地主人家,佃戶收成必然還按照往年的收,這么一來,負擔就全部算在了佃戶身上,這些佃戶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耕種,倒頭來老天爺一不高興,糧食就欠收或者絕收了。
趙誦一聽這公田,便想起了他的種棉花大計。
再說蘇家有這么多田產,倒是可讓佃戶種棉花。
棉花收成之后,再讓織戶紡織成紗,紗線紡好后,再讓織戶紡織成布,染織好后,一部分當布匹,一部分做成成衣,再拿到蘇家鋪子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