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恩道“年年有余商號。”
“這個寓意真好。”
趙誦與李懷恩的車馬,剛要出余杭門,忽然聽到了一個聲音。
趙誦與李懷恩便讓馬車停下,然后下馬車之后湊了上去。
那個年輕人在喊著“蒙古人也是人,他們也是怕死的,我們一定要自強不息,不可自滅心志。”
然后趙誦才知道這青年手中拿著一本黑韃事略。
黑韃事略是一本由南宋彭大雅撰寫,并由同代人徐霆作疏的一部關于蒙古的見聞錄。
此書介紹了蒙古的主要人物﹑地理氣候﹑放牧和圍獵的方式﹑語言文字﹑歷法﹑筮占﹑官制和習慣法﹑風俗習慣﹑差發賦稅﹑貿易賈販﹑軍隊﹑武器﹑作戰方法﹑行軍陣勢﹐以及所屬各投下狀況﹑被征服各國的名稱。
這本書中有些部分記載詳細。
此刻看到一個小哥兒在沿街賣書。趙誦就花了三十文錢買了一本。
然后趙誦就看到其他的百姓手中,拿了另外一本北征日記。
他就又花了三十文把北征日記也買下來了。
黑韃事略、北征日記,這兩本書是關于描寫韃子的書,此時卻在有心人的推動下,賣的大火。
趙誦隱約間覺得是有人暗中推動。
后來問了那年輕人才知道,是江南堂書籍鋪的東家康士達。
“康士達,這小子怎么想到了這兩本書”趙誦很快就想到了朝廷的戰事,如今大宋的情況不是很好。
趙誦覺得這樣也好,可以和大宋百姓宣傳蒙古韃子的危害。
而什么人最容易煽動,那就是年輕人。
趙誦覺得,康士達這么做應該是企圖喚醒這些年輕人吧
想到這個,趙誦思緒萬千。
22年,足以培養一代年輕人。
而培養年輕人怎么做
那就是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只是趙誦要去城外看看車床、銼床等研制地怎么樣了,還有工匠打造的武器,所以就沒來得及表揚康士達,暫時也把教育問題擱了起來。
趙誦與李懷恩上了馬車,出了余杭門,就到了蘇家城外的別院,余杭門外北邊很遠的地方,這里有一座山。
皋亭山,半山腰建有娘娘廟,山下就是蘇家的別院了。
在后世叫半山,此山位于余杭縣。
四周的環境還算清幽,環顧抱山,算是隱蔽的了。
趙誦與李懷恩到了這里之后,見到了壽小春的蹤跡。
原來壽家爺孫為了安全著想,就將一切全部都搬到了蘇家城外的別院中。
此時的壽小春正翹首以盼,收到趙誦要來的消息,就在門外等,等了很長時間,才看到趙誦他們的車馬。
看見李懷恩,壽小春立即上去了,“小恩恩,你來了。”
李懷恩很是別扭。
壽小春見到趙誦后,忙道“少主,這邊請。”
壽小春然后就帶趙誦去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