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子彈設計成尖頭的,火繩那里可以用燧石點火,然后膛線的問題,要等鉆床這些出來再試
然后趙誦從其他鐵匠中調了兩名過來。
一個叫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赫曼,另外一個叫穆罕默德侯賽因拉齊。
這兩人都是番邦來的,黑衣大食國阿拔斯王朝人,來泉州已經定居了三十多年,只是如今大食國快要被滅國了。
那兩人當然不知道這些,不過這兩人的鍛造工藝可是一流的,會鍛造大馬士革鋼。
趙誦對壽小春道“這兩人日后就歸你管了。”
壽小春很是激動。
赫曼和拉齊看著趙誦,接受了趙誦的安排,用很流利的官話道“一切聽少主安排。”
趙誦又去其他院子去看了。
那些工匠正在按照趙誦的吩咐在趕制車床、銼床、鉆床等。
這些是制作工具用到的器械,也是為了方便日后制作軍器。
除外,還有工匠在做一件東西。
回回炮。
回回炮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作,也是重要的攻城利器,據說當年“回回炮”的主要制作者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將回回炮獻給了忽必烈,在襄陽一戰中,元軍就是用這個攻城利器攻下了襄陽城。
趙誦認為,蒙古人雖然文化上落后,但非常重視技術,優待各色工匠,哪怕屠城,工匠也會被保留,所以他覺得發展科技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在科技實力上就會落后蒙古人。
而回回炮也是趙誦在那本書上找到的,現在就讓工匠們試著做做,不過現在用不上,也不好試驗。
至于將來,就可以用到攻城作戰之中。
他相信在未來對蒙古的作戰中,南宋一定會取得更好的進展。
除此外,還有工匠在研究彈簧。
工匠們剛開始不知道那彈簧是什么,只有圖片上的東西。
看到少主來了,那些工匠立馬上去問。
趙誦道“有銅絲么”
“有”
趙誦就讓他們去找一條又細又長的銅絲。
工匠們找來一段銅絲之后,趙誦就把那個銅絲一圈一圈地彎了起來,繞成一個圓柱體的東西。
工匠看了之后就懂了。
“這銅絲可以繞成彈簧一樣的東西,不過這彈性不足。”趙誦就把這個給工匠們說了一下。
工匠們也就懂了,少主這是要他們尋找彈性十足的材料。
趙誦沒有打擾他們,他在院中站了一會兒,看著工匠們如火如荼在制作工具,在操作剛剛試驗完成的,然后看到車床、鉆床這些器械都初具模型。
趙誦把這一切都交給了這些他們,無論好壞都由他們來試驗,那火繩槍他先留給了壽小春和兩名番邦工匠研究。
他也沒有帶回去。
火繩槍還是很不好操作,沒有燧發槍容易。
看到他們埋頭苦干,用雙手操持著,趙誦很是感慨,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們匠心獨運,把對自然的敬畏、對作品的虔敬、對使用者的將心比心,連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傾注于一雙巧手。
趙誦相信,只要給他們一個空間,就可以創造一個高端的科技文明世界。
到了下午,趙誦看時間不早了,立即與李懷恩二人急急忙忙坐了馬車趕回臨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