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賬簿上竟然有一處地方出了錯。
她又算了一遍。
但還是錯了。
蘇婉就確定了這里的確出錯了。
“這余杭縣的賬簿有些不對”蘇婉對銀黃道。
銀黃也算了起來,算的很慢,許久之后道“小娘子算的好快,這里的確錯了,也不知道那方掌柜是怎么算錯的”
“明日和我去一趟余杭,找方掌柜問問。”然后對銀黃道,“你也記這個,這個口訣對你也有用,我也教教你。”
銀黃點點頭,然后就開始記了起來。
之后蘇婉就將算術教給了銀黃。
這幾日總是能聽到銀黃的夸贊聲,“小娘子,你看自從有了少主的口訣,這賬本奴婢很快算完了,還有這鋪子一月的流水,也能算清楚了”
“其他鋪子的掌柜學了之后,不用算盤,算起來也快了不少。”
蘇婉,“這都是趙大哥的功勞。”
城南別院,錢大年帶了親戚過來。
書房,趙誦見到的是一個年輕人,此人器宇軒昂,長得一表人才。
錢大年對趙誦道“少主,此人名叫錢良玉,臨安府人,年二十。”
聽錢大年說過,錢塘錢氏,祖上是吳越國國主錢镠后人。
趙誦試了他的才能,精通經史子集,又看了他往日寫的文章。
錢良玉的文章抨擊了大宋朝局,奸臣當道、朝政混亂,百姓生活窮困,如今北方韃子南下,邊軍戰力卻不及蒙古軍。
然后錢良玉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
不過趙誦覺得錢良玉的措施還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土地兼并問題。
錢良玉指出“豪強兼并之患,至今日而極,今百姓膏腴皆歸貴勢之家,租米有及百萬石者”然后提出將所有土地都收歸國家。
而現實情況是南宋末年,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兼并土地,使貧富分化更為劇烈。農村第四等、第五等戶的財產越來越少,無產稅戶日益增多,擴大了佃農的隊伍。
南宋的繁華表面,壓不住深層次的內部危機,始終處于積貧積弱的可憐狀態,一直到南宋滅亡。
若是悍然間打破這種平衡,會導致國家朝局動蕩,國人都不會支持朝廷,反而讓蒙古人趁虛而入。
所以在當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后來賈似道推行“公田法”就驗證了這一切。
所謂的公田法是南宋政府為增加賦稅收入而向民間強制征購土地的措施。
最終,公田,倒給元朝揀了個大便宜。
“這是你寫的”趙誦拿起了這篇文章,“你這文章果然和那些腐儒寫的文章不同,針砭時弊,但措施現下不可取。”
錢良玉聽了趙誦說的,有些不屑。
他看了趙誦的教材,涉及孔孟儒家的有,但除了儒家的典籍之外,還有其他百家一些言論,除此外,錢良玉也看到了其他的言論,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還有什么契約精神。
就覺得這個東家有些與眾不同。
稍微對這個東家改變了些許看法,但他憤青的本質還是沒有改變,這個可是他和他的舅舅劉良貴一起想出來的。
“私塾現在有三十三名學員,全都是孩童,看你年輕,但才華不錯,此事你能勝任么”趙誦看著錢良玉,對錢良玉道。
錢良玉一早就聽錢叔說起要教導孩童,他覺得是個機會,“東家若放心,這事就交給良玉。”
“好。”
錢良玉拿著趙誦的教材就下去了。
書房內,趙誦看著錢良玉離去的背影。
這錢良玉好像還挺憤青的,只是不知道讓錢良玉過來教導孩子們,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