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吉一家也過來了。
李四娘攙扶著一瘸一拐的李老頭來了。
張新安也來了,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從小就是個孤兒,
老百姓都來了。
劉一二、劉四五兄弟也來了。
林放和黃同也過來了。
他們聚在一起,吃了一頓晚飯。
晚飯是臨安和泉州來的廚子做的。
酒過三巡,觥籌交錯。
宴席過后,老百姓各回各家。
林放沿著溪流邊走著,想去看看這邊的風景。
黃同喝了不少的酒,看見平原上的屋舍連成一片,水田里都露出了小苗來,水田的遠處一架水車正在溪流中發出咯吱咯吱的舀水聲,伴隨著陣陣蛙鼓聲
想起前段時間的辛苦都結出了果實來,黃同就很高興,他道“子丘好酒量,喝了這么多都不醉,我這一高興就多喝了不少,回去又要被渾家罵了”
林放道“會意兄見笑了,主公賞賜的這酒我經常喝。”
黃同忽然大吼了起來,林放嚇了一跳。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黃同喝完酒后,詠起了杜甫的詩來。
林放知道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當時的背景是在安史之亂后。
安史之亂重創了整個大唐,此刻大唐的盛世已經衰落,衰亡的大唐天下,百姓食不果腹,連屋子都住不起。此刻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
然而不過是一座破茅屋,屋漏偏逢連夜雨,秋風秋雨愁煞人。
過后不久,黃同的聲音重重地落在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上,傻傻笑將起來,然后就醉了過去。
林放一把扶著黃同,若有所感,也淺淺地繼續吟唱著,“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林放想到在杜甫的那個時代,同樣也是戰亂頻發。
幾百年前,杜甫只能屈身住在草堂,而如今這些北方的百姓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而且還有了田地。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這才是百姓最基本需求。
但就是這么一個基本的需求,統治者卻滿足不了。
在這邊,能簡單的滿足,已實屬大不易了。
林放希望主公將來能問鼎大位,這天下事都能以百姓為重。
將來之天下,是百姓之天下,而不是權貴之天下
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有一個世外桃源,還應該有其他的世外桃源。
林放扶著黃同回了住的地方,黃同的娘子看到黃同被林放扶了回來,連忙搭了一把手扶了過去。
“這老東西怎么又多喝了,害我要花費時間照顧了。”
“嫂嫂,老哥哥這是高興壞了。”
看到黃同打起了呼嚕聲,林放就放心了,然后就去了自己住的地方。
在昏暗的燈下,林放拿著一個繡花針,穿過針線之后,用牙扯斷細繩,系起來一個結兒,隨后脫下身上那件背后有個破洞的衣衫。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林放想起了故事會中的一個故事來,認真的縫補著這件穿了有十年的汗衫來。
縫補好了,熄了燈,他沉沉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