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還有一方讓趙誦擔心,那是另外一批移民,這批移民是從蜀地來的。
這一批是最多的,人數差不多達到了二十萬左右。
此番蜀地百姓遭受的災難最多。
算算日子,這支災民已經過江南西路,一路走向東南方向,眼下快到福州路了,然后再從福州路的泉州那邊分批出海。
趙誦已經通知各商號安排下去,這些災民將來會去高雄、臺中、嘉義、臺南、臺東等地。
負責總領泉州事務的現在他的宗親叔父趙清源。
而此時蜀地。
蒙哥的主力以及蒙哥都在攻打蜀地。
尤其是今年,這是蒙哥此生最后一次南下攻打蜀地,但攻勢卻比之前的幾次還要強烈。
七月,蒙哥主力南下,大規模的大戰正式開啟。
九月,蒙哥主力駐石畢漢中,取金牛道入蜀。
十月,蒙哥主力入利州四川廣元,渡嘉陵江,進駐劍門,攻陷苦竹隘四川劍閣西北。
十一月,蒙軍破長寧城,攻大獲城四川閬中東北。
蒙哥沿途招降嘉陵江下游諸城,率大軍進至蓬州運山城四川蓬安東南。
十二月,大宋青居城四川南充南裨將劉淵殺都統段元鑒出降。位于渠江南岸的大良城四川廣安東北守將蒲元圭也挈城投降。
一時間,沿線諸郡破竹而下,大宋國土淪喪,宋將降蒙古軍,而大宋不得不收縮戰線,前線兵力東移,大宋朝廷以荊湖制置使馬光祖移司峽州,向士璧移司紹慶府。
而向士璧捐家資百萬以供軍費,馬光祖招兵萬人,損銀萬兩以募壯士,迎戰于房州。
此時,由洋州陜西洋縣入米倉山攻擊渠江沿線,從側翼牽制宋四川軍隊的諸王末哥、史天澤部也穿越巴、達、渠州。
兩支蒙軍終于相會于潼川府路,合州四川合川釣魚城下,蒙軍直指四川軍政大本營重慶。
趙誦眼睛注意著釣魚城這一座城池。
“釣魚城,你們終于來了。”
這座釣魚城,是一座堅城。
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為抗擊蒙古軍,派甘閏于潼川府路合州重慶合川東十里釣魚山上筑寨。
淳佑三年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史兼重慶知府余玠開始在釣魚山修筑城池,目的是為了遏阻蒙古軍繼續南下據長江破夔門。
這座城池,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的匯合口。
而釣魚城建于三江交匯、重慶正北的合州釣魚山上,充分運用巴蜀山險,控扼嘉陵江要沖,阻遏蒙古的騎兵優勢。
當年釣魚城建成之后,余玠遷合州治所、興元陜西漢中戎司于此,駐以重兵。
寶佑二年1254,王堅任合州守將,大規模修城設防,遷陜南﹑川北百姓,釣魚城成為數十萬的軍事重鎮。
此時駐守釣魚城的乃是宋國知合州、守將王堅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