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縣的學堂,是今年五月份開始營建的,七月底的時候造好的,之后就統一安排各位學究,帶了趙誦編寫的教材去給孩子們上課。
從五月上旬至今一共招收了一百五十名學生,比臨安城東那一所學堂人數要多不少了。
快到年底了,蕭山縣這里的學堂早就休假了,學究們也都回了老家,只有孩子們還在這里,他們是老一批佃戶家的孩子,家就在蕭山縣這里,給趙誦家種地也有好幾年了。
得知趙誦要來的消息,孩子們早就等在了教室那里,足足有一百五十人。
趙誦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隨年錢,他并沒有用繩子串聯起來,而是用紅色的紙包著,也就是后世紅包的雛形。
紅色的,看起來就更加喜慶一些,趙誦認為。
這還是趙誦與李懷恩二人在馬車上,親手一個一個包好來的,然后在紅包的外面寫上孩子們的名字。
里面的金額并不多,隨年錢的金額就是按照孩子們的年齡放置的。
比如六歲的章驄,就只有六文,然后用紅紙包著,紅包里面還寫了一些寄語,這些是趙誦根據各位學究上交的學生報告寫的,類似后世老師寫的那種,不過趙誦寫的都是一些鼓勵性、激勵人心的話。
孩子們從來沒看到這紅色的紙包起來的東西,眼睛全看著那個神秘的紅色紙包,而且在紅色紙包外面,還寫了一些人的名字。
趙誦看著孩子們道“馬上就快過年了,孩子們,這是我給你們發的隨年錢。”
孩子們一聽隨年錢,兩眼都看著趙誦與李懷恩的動作,不,是那紅色紙包起來的隨年錢。
“少主,我看了看,人都齊了。”于是趙誦和李懷恩一個個開始發了。
孩子們筆直地挺直腰板坐在座位上,然后看著紅包一一發到他們的桌子上。
有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拆開紅包看看了。
趙誦就對他們道“你們先別拆開來,在除夕的時候,將隨年錢放在枕頭底下,等正月初一的時候再從枕頭底下拿起來,再拆,這樣你們明年許的愿望就會實現。”
孩子們停止拆紅包的動作,聽說將隨年錢放在枕頭底下過了除夕夜再許愿望就會實現,孩子們就忍住不拆了,只是摸了起來,掂量這紅包的分量。
他們搖晃著紅包,里面的隨年錢發出碰撞的聲音,聽聲音并不多。
趙誦看著孩子們道“你們每個人的隨年錢里面都有,這是我給你們的禮物,除了隨年錢,還有我寫給你們的話,都在里面了,希望你們回去后看看,明年的時候能完成。”
孩子們得了隨年錢之后就放在了衣服的口袋里面,他們穿的這套學院服都是統一設計的,口袋都有。
蕭山學堂這邊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以后,趙誦就讓孩子們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趙誦就去蕭山縣佃戶的家中。
為了預防可能出現的寒潮天氣,趙誦就讓各家各戶都準備了一些燒火用的柴火。
除此外,他還看到大部分佃戶家里都有了暖炕,其余家里還在修筑中。
趙誦到了胡老六的家中,他家正有泥瓦匠在砌筑暖炕。
“東家,你怎么來了”胡老六很是激動,他一個六旬的老漢,單身漢,之前一直在臨安街頭乞討為生,后來遇到了趙誦,就領了他到了蕭山這邊。
六十歲了,身子骨半截都快埋入土里面去了。
趙誦道“我是來看看你們這邊缺什么,還有最近天氣很冷,胡伯你要多穿一點衣服,小心著涼了。”
胡老六不知道該怎么表達內心的激動和感謝的話,只是點點頭,嗯了一聲。
在胡老六的注視下,泥瓦匠們開始在屋子內側砌磚。
他們搬來了許多工具和材料,在磚頭上抹上些許白灰和黃泥,用青磚砌成一個鏤空的方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