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除了雙生子之外,還有父子”趙昀堅定道。
趙武知道趙昀所指的是什么,趙武故意問道“官家忽然提起這父子,所指的是”
趙昀道“方才我在河堤上看到了一個年輕人長得和濟王有些相像,所以朕懷疑這孩子應該是濟王的后人,或許也可能是宗室的子弟,但是朕不放心,或許還真的是濟王的子嗣也說不定,若真的是濟王的子嗣,那能幫濟王找到,也算告慰濟王的在天之靈了。”
趙武聽了趙昀說的,心里震驚,實際上他當年也算是濟王一黨的人,只是如今投靠了皇帝,成了皇城司的提舉官,趙武知道趙昀心里肯定想著寧肯錯殺一千,也不愿放過一人,于是狐疑道“官家的意思是”
趙昀看著趙武道“你是皇城司的官員,是朕的親信,濟王是朕的兄長,但朕擔心有人會以濟王的名義造反。”
趙武心道你還真的猜對了,果然是伴君如伴虎。
趙武道“官家的心思趙武明白了。”
趙昀道“你把那個年輕人帶到朕的面前來,朕想確認一下到底是不是濟王的子嗣。”
“趙武明白。”等畫舫停岸之后趙武就離開了畫舫,往密集的人群中走去。
畫舫中,趙昀還是若有所思,想到了那個長得和趙竑樣貌大體相似的年輕人。
趙昀心底還在意當年的事情,雖然史彌遠與楊老太后當年扶立他上位,可他心底終究還是卑微的。
他是小宗之子,他的家族到他父親一輩已經淪落為平民了。
當年要不是趙竑與史彌遠之間有嫌隙,他也不會被史彌遠看中,被寧宗皇帝立為沂王嗣子。
在寧宗皇帝駕崩后不久,史彌遠便與楊太后矯詔扶他登基,他這才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所以他感謝史彌遠,但同時他也厭惡史彌遠,因為史彌遠把持朝政二十年,滿朝都是史彌遠的朋黨,而后宮則是楊太后的后黨。
他十八歲才被史彌遠帶到京城,在朝中毫無根基,沒有任何政治勢力與威望,所以很難對抗強大的史彌遠及其黨羽。
想要鞏固名不正言不順的帝位,少不了史彌遠的幫助,皇兄趙竑的遭遇,讓他對史彌遠的手段十分忌憚。
為此趙昀將政事交給史彌遠處理,他則韜光養晦,蟄伏后宮之中。
這一點,他要比趙竑要富于心機。
史彌遠死后不到半年,趙昀終于等到了機會,一展胸中抱負。
他開始親政,改年號為端平,立志中興,罷黜史黨、親擢臺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之后就有了端平更化,以及端平入洛,雖然端平入洛收復三京失敗了,但他終究是努力過了的。
而且還和蒙古聯合滅掉了金國,用金哀宗的半截尸體祭祀太廟,告慰了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百余年的血海深仇,終于得報,舉國狂歡。
除此外他在朝上又推崇理學,以及創辦慈幼局等利于民生的機構。
趙昀自認為做的不錯。
可是如今蒙古卻背棄盟約南下,想要滅亡大宋。
趙昀寢食難安。
方才又看到了一個長得像趙竑的年輕人。
趙昀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但趙昀接著挺起胸膛,渾身散發出一種上位者的威嚴氣息。
“哼,若真的是趙竑的子嗣,朕一定要殺了他,免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