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夜,溫度很低。
余杭的別院內,房間內點了不少的油燈、蠟燭,將這個房間都照的燈火通明,如同白晝一般。
趙誦正將巴雷特、ak、手槍、子彈等物展示給壽家爺孫二人以及赫曼和拉齊看。
趙誦又介紹了這三類槍在軍事活動中的實際用途。
四人之前曾在趙誦謄寫的槍類制造中看到過關于這些槍的敘述。
“現在我來給你們看看手槍里面的零件。”
壽小春曾聽趙誦說起這手槍是可以拆卸的,此時好奇地看著趙誦,等待下文。
只見趙誦熟練地取出子彈,卸掉彈夾,然后開始熟練的拆卸起來。
不一會兒,趙誦很快的就拆掉了手槍,此時四人見到的是桌子上的一堆零件。
這些零件全部整齊地擺在一起。
四人也沒想到少主居然這么熟練地拆掉了那把手槍,很是驚奇。
然后趙誦就開始給四人介紹各個零件了。
四個人左看右看,不時地拿起各個零件。
比如那個彈簧。
壽小春拿起彈簧道“這個就是少主所說的彈簧么他們要做的就是這個彈簧,不過現在做出來的成品與這個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趙誦聽了壽小春說的,道“不過他們能簡單地做出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壽小春拿起工匠們制作的彈簧,然后又對比從手槍里面的那個彈簧,分別試了試手感之后,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自言自語道“這彈簧還是有差距啊。”
四人又看了其他的零件,然后拿出之前趙誦給他們的圖紙,現在有實物的參考,又對比圖紙來,他們就發現有了實物之后,就很好理解了。
在四人的注意下,趙誦拿起桌子上的手槍零件,然后又很快地拼接好了。
四人看到趙誦這么快的拼接手段,想到他們做的,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從零件上來看,似乎都不是純粹的手工制作的。
因為從每一個零件上來看都是那么規整,而且打磨的也很光滑。
四人看了之后就覺得這個做工要比他們現在做的還好,而且他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制作精良的東西。
四人連連贊嘆,卻又陷入了沉思。
趙誦將手槍放回衣服口袋里面,接著趙誦拿著他們制作的槍看了一下,其實他們做的很是接近了,按照宋朝的冶鐵制造技術以及車工制作技術定然和后世是不可比的,即便是落后后世,但在當今時代來看已經算是非常先進的了。
不過暫時來說大規模運用到戰爭中,不太現實。
隨即趙誦又將在燭火下照的锃光瓦亮閃現金屬光澤的子彈給他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