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趙昀則為太上皇,位列左邊,眼睛里說出來的哀傷,淡淡的憂傷寫在他的臉上,在新皇帝登基之日,仿佛如喪考妣一般,暮氣沉沉。
接著新皇下詔,內侍宣讀。
從今日起,也就是二月初一日起正式改年號為正統。
對于一登基就改元的事情,百官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不過如今新皇帝接受的是寧宗皇帝的遺詔,承嗣的是寧宗皇帝的皇位,而太上皇不過是成全了仁義,落了個好名聲,對此百官也就沒再議論,邊上的史官則是如實記錄,洋洋灑灑大寫一通。
禮炮齊鳴,張燈結彩。
接著趙竑頒布旨意,大赦天下,立皇子趙誦為大宋太子。
趙誦知道從這一天起,他身上的擔子就越發重了,站在隊列中腰板也是挺得很直,眼睛對望著趙竑。
趙竑則是很期待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其余趙竑潛邸的官員喜極而泣,他們終于等到了這一日。
接著,趙竑立泉州南外宗趙與椐趙清源為大宗正,管理皇族事務。
在都城臨安的軍器監、將作監制作新式武器,壽家爺孫為新的軍器監和將作監的官員。
然后在東南沿海設立流求路,設臺灣府,軍,命人督造臺灣城,將流求路并入大宋的版圖。
在場的官員并不知道流求路在哪里,后來看了地圖之后才知道那是一座島嶼,只是他們并不知道為何新皇會這么做
接著便在流求路,設澎湖水軍,李源為澎湖制置司,為的是將來水軍將士。
旋即又傳旨給泉州當地官員,組織將從蜀地的百姓遷到流求路。
吳潛也是最近才聽到的消息,說新皇和太子他們早在去年就開始籌備蜀地百姓遷戶的事情了。而且此番遷戶涉及幾十萬百姓,吳潛也擔心會做不到。
不過聽說之前就曾將淮水地區、太湖流域以及荊州一帶的百姓遷徙到了流求之后,吳潛知道他的擔心是多余的了,除此外還有流求的水稻、鹽場、硫磺礦、黃金礦以及其他都在發展。
吳潛想起了他在端平年間上疏的奏折之中提到的四大要務“拱衛蜀地,加固荊襄,增強江防,預備海軍。”
如今他覺得還要增加一條那就是安撫流民,不過新皇業已想到了。
吳潛有些欣慰,總算新皇想到了這些。
當天趙竑又出麗正門,率領文武百官去了城南籍田,行籍禮,然后執犁三推一撥,以祭先農,祈禱來年五谷豐登。
在上告皇天、下撫黎民之后,趙竑親自在八卦田種了九種農作物大豆、小豆、大麥、小麥、稻、粟小米、糯糯稻、黍和稷。
這九類象征性的種子用的都是趙誦從基地帶來的后世的種子。
趙誦在一旁看著,然后百姓便在在籍田的周圍空地種了基地帶來的一些糧食,飽含著希望之后,趙誦期望地里的糧食能夠解決大宋的糧食危機,給大宋軍民穩定的物質基礎。
皇宮大內,夕陽下趙昀落寞地看著遠去的福寧殿,唐安安則在一旁陪著,聽說主公并沒有為難皇帝,而是逼他退位,這樣的結果要比想象中的好多了。
唐安安看到趙昀之后道“官家還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么”
趙昀仿佛沒有聽見一般,跟丟了魂似的,呆若木雞地走在宮道上,然后進入了北宮所在的位置。
跟隨的唐安安有些落寞,不過活著總比要死了的好,因為肚子里還有孩子。
趙昀一句話都沒有多言,雖然福寧殿與北宮的距離不遠,但畢竟遠離朝政。北宮,這里是當年高宗皇帝退位為太上皇居住的地方。
如今,大宋北宮又迎來了一位太上皇。
趙昀下了馬車,隨行的還有皇后謝道清以及閻貴妃。
此刻他宮內的內侍和宮女都換上了趙竑的人,很多雙眼睛就朝著趙昀看去,趙昀沒有看到那些內侍和宮女的眼睛。
感謝瘋狂的檸檬茶、沙子末塵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