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過了正午,太陽移動到了頭頂,此刻的天氣開始變熱。此同時人也開始變得煩躁。
空氣中一絲絲的風都沒有,好像要人活活憋死一般。
此時此刻,祭祀媽祖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便要開始大移民了、
光是這件事情就讓趙清源頭疼,不光是趙清源,其他官員也是如此。
這是朝廷下達的旨意,還在泉州的時候,趙清源就在準備了。
此時他站在崇武港口上,看著泉州的大小官吏正在有序地指揮百姓上船。
趙清源感嘆到還是官方的力量強大,若是官家早一點登基,那他就不會這么辛苦了,或許也就沒有戰爭了。
如今的巴蜀大部分業已淪陷,蒙古人的鐵蹄將大半個川蜀之地踏的粉碎不堪。
而且之前他親自去過流求,見識過流求,而今流求的發展有目共睹,能見到巴蜀的百姓能去更好的地方,趙清源打心里替他們高興。
“郡王,第一批百姓已經陸續到達港口了,現在就要準備登船了”趙子安急匆匆地跑了過來,上氣不接下氣的,整張臉都通紅一片,好一會兒才平復下來。
趙清源清楚,此番從巴蜀而來的流民有個十幾萬,人數太多了,所以要分批進行移民,而且至少要半個月的工夫才能完成移民,為了準備船只,商號麾下又調集了不少的海船。
“子安,今日的船都來了么”
“是的,郡王、”
見到趙子安的工作繁重,于是他拍著趙子安的肩膀道“你費心了,此番你能將事情辦好,就不會辜負我的一片心血。”
聽了趙清源的話,趙子安忽然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然后就跑到港口上督促下面的官吏。
此時此刻港口上還有泉州的廂軍了,為了維護現場的秩序,他們派出了一千個士兵,將整座港口都派兵護衛。
那些百姓全員還存有疑惑,他們拖家帶口,離開巴蜀戰亂之地,然后輾轉千里來到了泉州,他們以為會在泉州安居樂業下去。
前一天的時候,去泉州的物資已經駛離港口,前往流求路。
此時此刻港口的船只已經停靠完畢,趙清源看到百姓已經陸續上船。
他們在期待中登上了這艘船只,希望未來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船上的漁民正在將風帆放下來,然后系在桅桿上,吹來的風將風帆吹得鼓鼓囊囊的,就好像一只充滿氣的氣球。
隨著一聲號令,子風力的作用下第一艘滿載百姓的船只已經駛離港口,朝著蔚藍色的海洋出發。
見到第一艘海船離開,后面的百姓則看著遠去的船只,然后加快了步伐朝著船上走去。
聽說去流求,免除兩年稅,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過了許久,緊接著第二艘海船也開始離開崇武港港口,緊隨第一艘海船的身影,在指南針的指引下以及在西南風的吹拂下朝著海洋進發。
崇武港港口船只陸續離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