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天邊的火燒云通紅一片,林杭升與李源二人在岸邊走著。
此刻澎湖馬公島的環形的避風港口已經停靠了五十多艘海船。
大大小小的海船如同一只只螞蟻一般擠在港口。
“這么多的海船,此番流求,一共有多少百姓”李源問林杭升。
“跟隨我的第一批有三萬人,后續還有十萬多巴蜀的百姓。”
李源聽了詫異起來,“這么多的百姓可是要消耗不少的糧食。”
“是啊,一日下來可是要耗費不好啊糧食。”林杭升“可這又有什么辦法么,他們都是大宋的子民,我大宋總不能棄他們于不顧吧哀民生之多艱,大宋現在也是沒有辦法了,各地能接濟了一部分的災民已經很不錯了,可是還是有不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實在是讓我痛心疾首啊”
李源聽了默然不語。
次日一早林杭升在澎湖休整補給淡水等物資之后,就帶著后續的船隊駛離澎湖諸島,朝著流求出發。
李源站在水寨的頂端目送他們遠去。
二月中旬,船隊已經進入淡水河流域,進入河流之后船的吃水線就成了問題,然后在半道上換了平底的船只。
巴蜀的百姓也是第一次踏上這塊陌生的土地,一路上到現在他們大部分都在船上,看到的都是以前沒有看到過的海水。但這海水看多了也是要暈船的,終于看到了一塊土地,百姓們頓時沸騰起來。
能安穩地生活下來是他們現在最奢望的一件事,如果能在這里落地生根,總比要落在韃子手里要好。
他們都在問林杭升關于目的地的一些問題。
“很快就到臺北了,朝廷已經將所有的一切都安置好了,從今以后你們有房有田,有兒有女,你們有什么困難,朝廷能幫你們解決的,盡量會幫你們解決。”林杭升吩咐下面的官吏安穩這些百姓。
在進入內河之后,前方河道漸漸開闊,水流也減緩了,在河道兩岸附近還有不少的村莊和水稻田地。
看著村莊都是人煙的樣子,又看到那些稻田里面都插著秧苗,秧苗的高度都超過了膝蓋,綠油油的一大片連接起來,看上去非常壯觀,甚至還有在田地里面忙碌起來的百姓。
那些岸邊的百姓看到船只之后停止勞作的動作,全部朝著船這邊看來。
林杭升向他們打了個招呼,隔空高喊問百姓,林杭升知道差不多要到臺北城了,此時離臺北城外的港口還需要半日的工夫。
船上的百姓這才吃了一顆定心丸,翹首以待。
港口上,收到了前方的信函之后,李由、祝況之、劉一二、劉四五他們已經在港口翹首等候。
劉一二、劉四五這才認識到原來趙東家就是太子殿下,也打探到了臨安的消息,想著當初為太子趙誦做的,現在想來覺得挺是值得做的。
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百姓。
過了許久,遠處淡水河上忽然出現了一大群船只。
緊接著林杭升的船只終于到港口了。
下船的一刻,林杭升實在是被港口上的情況嚇了一跳。
“是欽差到了。”看到穿著大宋官服的林杭升之后,有人在人群中高喊。
港口上早就站著迎接的人群,在見到自己之后,點燃了連成一排的鞭炮。
轟的一聲,突然就響了起來,噼噼剝剝的聲音連成串,經久不絕于耳。
除了鞭炮聲音之外,鑼鼓齊天頓時間敲打起來,震耳欲聾,林杭升急忙捂著耳朵,對李由他們道“太熱鬧了,現在看來要比過年還要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