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誦聽了很是欣慰,然后語重心長道“只是現在我還不能給你任何的官職,你只能在暗地里為我效勞了,將來你們都是我大宋的功臣,我是不會忘記你們楊家的。”
楊隆謝恩道“我兩個孩子都是殿下救的,我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殿下就算不為我做什么,我也會為殿下做些事情的,我們楊家自從祖上就為大宋效勞了,一直到我這一輩。”
見楊隆這么說了,趙誦也放心了。
隨即二人就開始商量關于這些人員的安排。
楊隆道“我知道殿下打算都用那些人。”
“是的,他們都是大宋的子民,雖然身殘但是志堅。”
楊隆問道“殿下打算給這些人取個什么名字”
趙誦想了想便道“就叫無聲士吧。”
楊隆覺得還可以就道“多謝殿下賜名。”
趙誦道“此事就交給楊先生了。”
楊隆道“殿下放心,今日之后臣就是殿下的人了。”
“嗯。”趙誦眼睛凝視著楊隆。
楊隆一開始還不適應,不過看到趙誦眼睛里面都是熱誠,也開始對視趙誦的眼睛,然后想起自己有些唐突,失了禮節。
趙誦這時候笑了起來道“這大楊和小楊平日里還是需要人照顧的,我看先生家里還缺一位女主人以及幾個手腳勤快些的奴婢。”
楊隆想了想也是,而且這是趙誦的提議,只是這女主人,他怕會對大楊和小楊不好,于是搖搖頭,“殿下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我與夫人伉儷情深,她這一去之后我發誓不打算立妾室了。”
趙誦見到楊隆這么說,想了想也是,于是就道“既然楊先生堅持,那我就不亂點鴛鴦譜了,不過家里還是缺少奴婢,我這就派些人過來,大楊和小楊的病我一定讓胡太醫他們醫好的。”
楊隆再次拱手感激涕零道“有勞殿下了。”
接著二人又聊了其他方面的事情。
“你這邊需要什么就盡管開口,我能做到的就盡量做到。”
趙誦便將此事記在心頭,回去之后就派了一些奴婢過來。
闊別楊隆之后,趙誦便寫了封信派人去李四那邊。
接著趙誦就去了城外,他想去看看臨安城外的馬場修建的怎樣了,大宋還是缺少馬匹的,如今為了打仗,將民間的馬匹也全都抽調了起來。
到了馬場之后,趙誦就看到周圍修建起了一圈木欄桿,有穿著牧民服飾的牧民正在馬場放牧。
原本這是一塊荒地,現在被征用成了馬場。
他們并不知道趙誦的身份,以為趙誦是個臨安城的小官吏,年紀輕輕,還穿著一身普通的衣服。
“現在馬場一共有了三百匹馬,其中有兩百多還是小馬崽了。”牧民介紹起來,他臉上洋溢著一抹高原紅,原先是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因為蒙哥南征,被人抓住了,因為看他是蒙古人,而且是牧民,所以就被賣到了這里,他叫虎思瀚,宋國名字順便就改了叫胡思瀚,接著便詳細介紹起了馬場。
虎思瀚身邊還有不少蒙古人,和他一樣都是被抓來的,不過朝廷給了他們放牧的資格,只是要冠上奴隸的稱號,而且是五年,只要改過自新,忠心為大宋,才有資格成為宋人的一員,否則就要被殺頭。
“到了宋國之后,俺們也娶妻生子了。”虎思瀚身邊的一個高大長著圓盤臉的粗鄙大漢道。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