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就讓君實和我一起前去了。”趙誦對陸秀夫道。
“多謝殿下。”陸秀夫聽到趙誦說的便拱手道“君實正好想去祭拜余大帥,順便看看雄壯的釣魚城是如此讓韃子的步子停下來的。”
陸秀夫說的余大帥正是余玠。當年蒙古鐵騎殺到重慶,余玠靠著他一手打造的巴蜀防線,成功阻攔住了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可謂是做出了諸多貢獻,只是趙昀猜忌他,召他回臨安,余玠深感不安,便在四川病逝。
邊上的陳宜中發出了一聲嘆息,“可惜了余大帥,若今日還在世,川蜀就不是這番局勢了。”
趙誦似乎自問,似乎再問旁人,反問道“是啊,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
陳宜中閉口不談,他知道這陳年往事涉及到太上皇,陸秀夫則嘆了口氣,眼色古怪地看著趙誦,即使是知道他們也不能隨便議論,還好他們贏得生前身后名。
正感慨的時候,忽然殿外傳了口詔過來讓趙誦前去福寧殿見駕。
陳宜中與陸秀夫當面告辭,出宮去了。
陳宜中在官道上看到陸秀夫的背影的時候,想到陸秀夫要與太子一起去川蜀,心中略有些不甘心,不過想到陸秀夫的年紀和太子一樣大,就覺得可能是這樣的緣故吧,陳宜中也就不再去想這件事情了。
坐鎮臨安那就坐鎮臨安吧,自古以來替主公看官中樞的才是主角。
陸秀夫走的很快早就沒影了。
福寧殿中,趙誦聽聞此事,沒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哭笑不得。
“吾兒可有法子”
過了片刻,趙誦就有了更好的主意。
于是對趙竑說將作監還有不少這類制品,但他暫時不想用大量拋售的法子,因為他想讓那些投機倒把的官員以及士大夫好好吃吃苦頭。
而且據他調查發現,這些官員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佃戶以及官場上的資源,在民間形成一股不小的力量,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要好好地理清楚。
趙竑知道趙誦的想法之后,覺得自己太過心急了,緊皺了許久的眉頭才稍稍松了開去。
“就按你說的去辦的。”然后催著趙誦出宮。
趙誦辭別趙竑就出了宮。
商號的人各個都是人精,在商業上他們是能手,而且趙誦也特別提點他們從商業上入手,不能打壓地太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