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這一日忽必烈直接破關而入。
再后來忽必烈另外一支軍隊攻下了臺山寨,但去寨內的時候發現宋軍丟棄了很多東西。
緊接著虎頭關那邊也傳來消息,宋將劉整直接放棄了虎頭關,張柔父子輕而易舉就攻占了虎頭關,此刻已率軍朝黃州方向而去。
大勝關的行軍帳內,忽必烈對麾下幕僚與將領道“我等雖占了大勝關,但離鄂州還很遠,所以當下每一戰都要小心應付,不可大意,每占一座城池,不得殺城內百姓。”
忽必烈帳下幕僚大多為漢臣,所以對忽必烈的命令甚是擁護。
“怯薛長現已在潭州,所以我等須盡早南下鄂州,而到鄂州就必須要經過黃陂。黃陂是南下重鎮,必有宋軍嚴守,所以黃陂一戰至關重要還請諸位助我奪下戰功。”
看到忽必烈很是懇切真誠的樣子,幕僚與將領們感覺遇到了明主一般。
劉秉忠在地圖上看著黃陂這處位置“黃陂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且南邊就是武湖了,武湖這邊必有宋國水師。武湖以南就是長江天塹,宋人的戰船游走在長江水面之上,所以我等要小心應付宋人舟師。”
“所以我軍需先下黃陂,等待潭州那邊的水軍。再過去就是鄂州城,我軍只需攻占鄂州,就能南北切斷宋人的水道,到時候我軍可東西南北并進。”
忽必烈知道蒙古已經不是第一次征討宋國了,窩闊臺汗第一次征討宋國的時候,他們的鐵騎已經踏上過荊襄這片土地了,所以對荊襄之地熟悉的再也不能熟悉了。
當年要不是宋國出了個孟珙,使得荊襄戰場出現轉機,也不是現在的局面。
但是忽必烈以及臣下幕僚們經過分析之后得出一個結論。
宋人多步兵,擅守城,但不擅長攻城。
雖然他們打贏了川中一戰,殺死了蒙哥,但那不過是蒙哥戰略的失誤,若蒙哥放棄攻打釣魚城,那情勢就不會如此了。
劉秉忠繼而道“如果黃陂的宋軍很好對付,那就出乎我的意料了。”
“此戰我軍必勝”
忽必烈見軍中士氣高漲,便直接揮軍南下,不過一路上,宋人只是抵抗了一陣之后就棄城南逃。
忽必烈一方面想著盡快結束這場南征之戰,一方面又遙望草原,不放心漠北那邊發生的事情。
劉秉忠雖有些擔憂,但還是隨軍南下,日思夜想為忽必烈籌劃軍事方面這一塊。
只見忽必烈馬不停蹄地催促軍隊南下,與東路的張柔父子軍隊并同南下。
忽必烈在經過湖北地界的時候,看到這里的情況很是慘烈,地里面的稻谷已經全部被割掉了,屋舍空無一人,有不少東西都被燒毀了,士兵們下去搜尋,想在方圓百里探查情況,但方圓百里之內連一個百姓的人影都沒有。
忽必烈也沒想到這里會這么慘烈,當他得知一切情況之后。
距離上一次蒙古人進入荊襄之地已過去了差不多二十年吧,當年還是皇子闊出率軍攻宋荊襄地區的。
這二十年的時間里,荊襄之地還是沒能恢復之前的情況。
千里無雞鳴。
雖然他沒見過,但聽幕僚說起過這些。
眼下他真的見識到了。
所以忽必烈很是肯定的認為宋人就算守住了大勝關又怎樣,沒有百姓的支撐,這戰就沒法打了。
劉秉忠認為這是宋人堅壁清野的戰法。
但不管怎樣,這樣的堅壁清野在他看來是自損城墻根了。
劉秉忠又覺得宋人不應該這么傻。
可能宋國這邊的情況真的很慘。
凄慘到無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