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襄與高士彰兄弟二人出了鄂州就上了船,此番他們的任務就是去永興縣面見高泰和,完成趙誦交給他們的任務。
高襄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高士彰了,這一次見他的時候,高士彰的面色依舊緊緊的,然后話也不多,而且他聽說要去見高泰和,這讓他們兄弟二人想起了當年在姚州的事情,他記得那時候蒙古人攻入了城池,接著他們兄弟二人就被人交給了宋國的王姓商人。
高士彰道“大哥,我來的時候,官家就和我說過,那高泰和就是我們的父親。”
高襄其實一點兒也不意外,他真名叫高士顯,也是高士彰的哥哥,當他聽說高泰和的時候,就知道是他生父無疑了。
高襄記起了當年在姚州發生的事情,至于在趙誦面前他不好說明這件事,他不知道趙誦知道了會怎樣對待他們兄弟二人。
高士彰想起往事有些唏噓不已“大哥,要不是當年兵荒馬亂的,養父母王氏夫婦也不會死,你也不會入宮,哎當年要是我會一點武藝,你也不會如此了。”
高襄道“此事怨不得你我兄弟二人,全怪韃子,后來在路上又遇到人牙子,為了救你,我才挺身而出將你換了,即便后來入了宮,但我一點兒也不會后悔,就算現在我也這么做,因為你是我的家人”
高士彰說著流著眼淚,涕淚橫流,不能自已,良久之后才平復心情,他問“大哥你緊張么”
高襄搖搖頭“說真的,我一點兒都不緊張,我只是沒有臉見他,畢竟我現在是個閹人日后也入不了高家的祖廟,繼承不了香火,所以日后高家的香火就由你繼承了。”
高士彰聽了之后就更加難過了,他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過了兩日半,他們押送了一批糧草輜重,很快就到了永興縣見到了高泰和。
高泰和一見到高襄的時候,忽然覺得很是眼熟,接著他發現這不正是他那兩個失散七年的孩子么,怎么會在這里見到他們。
雖然已經七年未見,但高襄與高士彰還是一眼就認出高泰和來,不過過去了七年,高襄與高士彰雖然有些激動,但現在還有其他人在,所以只是站在邊上,以太子趙誦的名義問候高泰和。
高泰和怔怔地沒有說話,只看著高襄二人的臉色,一直說不出來話,眼淚也流著。
高襄出聲道“高將軍遠道而來,還請上座”
高泰和就坐了下來,順便高襄與高士彰也落座下來。
三人就這樣面對面坐著,邊上還有其他興的將領與官吏。
高襄道“此番我以殿下名義與高將軍談談。”說著將趙誦寫的信函交給了高泰和。
高泰和先是久久地凝視著高襄與高士彰的臉色,眼光很久都沒有離開兄弟二人,接著才意識到失禮,然后接過高襄遞過來的書信看了起來。
高泰和的面色很是驚訝,他沒想到太子殿下居然會全數答應他的要求,不過太子趙誦也回信讓他盡快去大理處理國內的事情。
高泰和自然清楚趙誦心里頭是怎么打算的,畢竟趙誦也是擔心他這邊會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情。
高泰和抬起頭繼續凝視高襄二人。
高襄的面色很是冷靜顯得有些冷漠,邊上的高士襄的臉色更加寧靜,不過并不冷漠,反而眼神之中期待滿滿。
“殿下有私事要與高將軍說,還請諸位先行離開。”
于是興的將領與官吏先行退下去了,此刻堂內只剩下他們父子三人。
高泰和這時候才想起他的孩子來,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雖然當年他為了孩子的安全,將他們交給王姓商人,但后來他還是后悔了,早知道就不應該把孩子交給別人的,害他找了七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