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母驚訝“若思不知道”
“師奶不是在邢州么怎會千里迢迢來了臨安”
劉母明白郭守敬為何會這么問了,必然如當初劉秉忠一樣,于是心思縝密的她道“是宋人護送我南下的。”
聽罷郭守敬很是激動,瞪紅了眼睛“師奶,是不是那些宋人抓你來的”
劉母見他如此激動,就知現在郭守敬還沒有臣服宋國。
劉母懂得時勢,懂得運用時勢,他覺得以郭守敬的才華降宋是明智之舉,想了想劉秉忠當初的情況,便以平靜口吻對郭守敬道“我知你先生畢生宏愿就是擇其明主,為一統天下而活,否則當初也不會去天寧寺出家,此番來宋,宋國當前的情況正符合你先生的本意。”
郭守敬以為宋人是將刀架在劉秉忠的脖子上了,勸解道“師奶,宋人押你來此,就是為了逼劉先生投靠宋人”
“非也,非也”劉母笑著對郭守敬道“若思,你這段日子在宋國看到了什么,在北方又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宋國的強大與蒙古的衰落,對不對看到的是蒙古的戰敗,宋國的勝利,對不對看到宋國百姓要比蒙古的百姓生活的還要富足,對不對”
郭守敬道“所以說劉先生已經被宋國招安了”
劉母點頭應道“若思啊,現在的情況你也看到了,宋人對我們禮遇有加,又將重任托付你劉先生、竇先生他們,將來你先生他們必有用武之地。”
郭守敬不相信結果會是這樣,劉秉忠等人的形象瞬間就在他心中崩塌了。
“可即便如此,先生他們怎可輕易投降宋人啊”
劉母對他說道“他們這不是投降”
“怎么不是”
“你也可以和他們一樣。”
“我郭若思怎可輕易變節,這不是小人行徑么”
郭母見郭守敬如此冥頑不靈,就給他分析了當下的局勢“天下時勢就是這樣,不是我弱敵強,就是我強敵弱,而現在的情況是宋國勢大,蒙古弱小。你難道還要逆天而行,再過不了多久恐怕你家人也要來臨安了。”
郭守敬爭辯道“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你竇先生的家人不也來了臨安了么,正因為如此你竇先生他們都被朝廷招安了。”
“一定是宋人逼迫了師奶和他們的家人”
“”
“”
聽見郭守敬正與劉母爭執,竇嫣然來了。
竇嫣然正是竇默的女兒,現在許配給了劉秉忠,今日來此正是看望劉母,沒想到卻在后院見到郭守敬。
在邢州的時候她就見過郭守敬一面。
她知道郭守敬是有才華的年輕學子,但她不想聽見郭守敬污蔑自己的家人。
誠然當初她們南下也是被逼無奈,但這一路上以及到了臨安之后,宋人一直對他們禮遇有加,而且他們提出的要求也都有求必應。
竇嫣然雖是一介女流之輩,但也自小讀書,對孔孟之流并不盲從,對民間疾苦也不是那種不管不問的人,而且在國家大義上,她與竇默的想法不一樣,她覺得老百姓過得好就是了,誰當皇帝不都一樣么
“并不是你說的那樣,我家人可好好的,而且他們降宋,也是經過權衡利弊。”
二人爭執了許久,但郭守敬卻在言語與道義上落了下風。
郭守敬生氣起來便拂袖而去“我不想和你們說話。”
竇嫣然苦笑起來。
劉母見到竇嫣然眉開眼笑,竇嫣然馬上就要成為她兒媳婦了,所以才如此高興,于是勸道“你且不要管他,讓他氣急敗壞就好,等郭家人都來了臨安,看他什么表情。”
竇嫣然才沒生氣,立馬就笑了起來“也是,我怎么忘了這一茬呢,不過這男人怎么這么固執呢,怎么不考慮我們婦孺女兒們呢,這天下可不是他男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