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朝臣非常贊同皇帝的決定,因為萬象歷的頒布有利國家的發展。
皇帝看了內侍一眼,接著內侍便宣讀第四道詔書。
內侍徐徐卷開這道黃絹龍紋詔書,手差不多都快伸直了才勉強將詔書全部鋪開。
這道黃絹詔書居然很長。
內侍開始宣讀詔書。
“朕聞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如今我大宋擊退韃子,百廢待興,正是推行變法,萬象更新之際”
原來是一道變法的詔書,而且在詔書中強調了一點,就是不顧一切、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法,這三句話如一聲驚雷,振聾發聵,無疑在殿內不少大臣的頭上狠狠地打了一下。
因為他們知道變法的利害。
大宋最有爭議,也最令他們擔憂的一次也就是宋神宗年間的變法了。
大宋朝廷君臣對于那次變法也是諱莫如深,而且達成了一個共識,他們覺得要不是當年王安石變法,也不會讓朝堂崛起新舊兩黨,而新舊兩黨因為黨爭,消耗了國力,激發國內的矛盾。
在實行過程中也導致民間的百姓怨聲載道,他們認為那一次變法導致金人南下,徽欽二宗被擒北去,所以歸根到底一切的罪惡來源、始作俑者就是王安石
那一次變法帶來的影響實在太深刻了,差點導致大宋的國祚斷送,要不是高宗皇帝建炎南渡,紹祚中興,大宋現在恐怕已經埋沒在了歷史的浩蕩書卷中。
殿內諸多大臣的心中一時間都考慮到了這點,因此都甚是擔憂。
皇帝趙竑也深刻知道朝堂上對于變法一事諱莫如深,很多都是反對變法的。
皇帝要變法
一時間朝堂上頓時如同菜市場一般熱鬧非凡,都紛紛展開對變法的討論。
內侍這時候才宣讀了一小半的詔書,他也沒想到宣讀詔書的時候會突然出現這個狀況。
皇帝眼神看向內侍,示意他繼續讀下去。
參與這幾日討論的一些官員知道這道詔書的力量。
這道詔書只是簡單的一個框架,涉及到了變法的一些方面。
比如重開武學,開武科,與開科取士一樣,這個在武周時期武則天就曾用過,不過詔書卻強調將來派兵打戰的人都出自武學,而且像呂文德這些軍人可以在武學擔任先生。
在經濟方面,比如鑄造新幣,穩定物價,這是每個皇帝當政時期基本上都會做的事情。
在各地開設學院,教書育人。
還有開設一些專門培養工匠這類的學校,由專門的人員來進行培養
還有不少的政策調整。
根據之前出現的一些問題暫時做的一系列調整。
不過這些措施并沒有讓這些朝臣驚訝,因為他們認為都是一些小改小鬧,也不會動搖國家的根基,不會讓百姓大動干戈。
朝臣們議論的聲音才慢慢小了下去。
就在朝臣以為大朝會即將結束了,接著內侍又頒布最后一道詔書。
這是一道口詔。
“朕明日要南幸泉州,命太子監國,改革之事全賴太子與諸位朝臣了”
s馬上就要卷四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