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誦就在邊上聽沈倫的介紹,大致上也對沈倫的水泥制造廠規劃有所耳聞。
這時候工人們開始架起柴火進行燒窯。
過了一會兒窯就被燒得很熱。
他們將研磨好的石灰石、礦渣以及黏土按照比例配好,石膏粉則放在邊上備用,隨后將這些混合好的材料放進土窯里面進行煅燒。
一系列工序下來,趙誦見到工人們十分熟料操作著。
三十五口土窯陸續燃燒起來,火焰讓四周溫度也上升了好幾度樣子。
趙誦覺得很熱,但心底的熱情更甚。
沈倫忙讓下面的人遞過來一條濕毛巾給趙誦,接著勸道“這里熱,殿下還是去屋內歇息。”
趙誦擦了擦臉,感覺不熱了,不過他并沒有進去,而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些勞作的工人們,在他看來因為有這些工人在,臨安城的擴建工程才能完工。
接著趙誦對沈倫道“有你沈黑子在,萬萬不能虧待了這些工人。”
沈倫點頭應允,他也是工匠出身,當年只能解決溫飽問題,但現在得到趙誦的青睞與任用,他覺得是八輩子燒了高香,祖上冒了青煙,他并沒有因為加官進爵而忘記了自己的工匠出身。
南星橋的水泥廠只是一道縮影。
還有更多的場景正在臨安城上演。
臨安,聽聞臨安擴改建工程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來自各地的商人也開始踴躍報名。
為了工程進展順利,在太子趙誦的牽頭下,朝廷各部聯合設立了一個臨時部門專門負責招投標工作。
萬象歷在正式發布后一個月之內就發到了臨安百姓的手中。
而此刻時間正好到了立春。
這幾日接連下了好幾日的春雨。
之后氣溫開始節節攀升,萬物也一并復蘇,春風拂過江南岸,春江水暖野鴨伸開翅膀,飛入了光禿禿的蘆葦蕩中,蘆葦蕩中已經出現零星的綠意了。
“如今春耕在即,我要去錢塘縣、仁和縣那邊看看情況怎么樣了。”
接著郝經坐驢車與杜子如一道離開臨安城。
到了城外,郝經見到所有的田地都提前被開墾好了,在空曠的城外排列成一茬接著一茬的田壟,整個一片都是光禿禿的。
郝經知道這些田地都是肥沃的原土,是去年冬天用刀耕火種的法子開墾出來的,今年正好拿來種植。
在種植前百姓們先用稀釋過的糞肥、草木灰做基料,然后將去年用番薯苗育發出來的番薯莖塊埋進了田壟內,這些番薯莖塊在埋進土里面的時候已經發出了一些芽頭來,以保證種植的成活率。
除了番薯之外,還有去年收獲的馬鈴薯也被用同樣的法子栽進土里。
不遠處的水田,正是種植水稻的地方。
百姓們正開了閘門,將水從河道里面引了進來。
河水填滿了地,不過至少要等一兩日等水徹底濕潤了這片旱地之后,他們將出水口的土挖開,等到田里面的水都放掉,然后用曲轅犁開溝。
一切就緒后,郝經再去城外的時候就見到成群結隊的百姓彎著腰,他們穿著勞作的短打衣服在田間將浸種催芽的水稻種子拋到開出的小溝,接著覆上泥土,保證這些種子在田地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