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我認為光開圖書館還是不夠,畢竟老百姓一時間也不可能認識那么多字,何況這讀書寫字不是一時間就能促成的,文人寒窗苦讀十載才能高中進士,有句話不是說欲速則不達么。”
江桁說的話趙誦不是沒考慮過,實際上他已經考慮到了。
教育是百年大計,要比種樹還要難,要經歷從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但并不是每一顆種子都會長成參天大樹。
一個國家要富強,就要發展教育事業。
而發展教育事業,不僅僅要從娃娃抓起,還要從廣大勞動人民那里抓起。
因此教育要從多頭抓。
也就是教育的受眾范圍要廣。
但現在要推行的全民教育,只是粗枝大葉,一個大的框架,在不同受眾人群的面前,朝廷針對的是因材施教,但無論如何,都要慢慢推行識字掃盲工作。
江桁邊上的陳仲春知道江桁的這個擔心是多余的了,就道“江先生說的極是,不過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現在朝廷已在多地開設學堂,教書育人。除了這些之后,朝廷又開設技校,在工匠之中推行技校學習,工匠們在完成技校的學習考核之后他們才可以畢業。畢業之后還要培訓,經過師傅帶徒弟,合格之后才能上崗。”
江桁聽了陳仲春說的一時間有些消化不良。
趙誦道“過段時間,朝廷打算立即著手開一份報紙,將朝廷改革之事全寫在報紙之上,將改革宣傳到底,讓老百姓都知道什么是改革,只要有利于他們的,朝廷都會寫上去。”
過了一會兒,趙誦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先回去了。
劉家兄弟也回臨安的宅院去了。
千金樓內只剩下陳仲春與江桁二人。
江桁還沉浸在方才的思索中,想起朝廷要花一番大力氣經行改革,又想起方才趙誦揮灑方遒的豪邁抱負想著想著就想起了小時候經歷來,他覺得他的一生夠坎坷的,但很多人一輩子比他還要不如。
陳仲春見江桁坐在位子上發了很長時間的呆,手中吃飯的筷子都停在空中,就打斷他的思索“江先生接下去有什么打算,是打算繼續在我這里投稿么”
江桁聽陳仲春問他,放下筷子,轉頭凝視著陳仲春。
陳仲春被江桁的表情嚇了一跳,以為發生了什么事情,又或者是被剛才嚇到了
“陳少掌柜,我本來打算繼續寫那本書的。”
“那現在呢”陳仲春知道江桁定然接下去要說十分重要的話,就細細地聽著,眼神正視他不敢松開。
只見江桁一副篤定以及堅定無比的樣子“不過現在我打算當個教書先生,畢竟人不可能一輩子都為了錢財而活,總得為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活吧,所以我打算去技校當先生。”
陳仲春聽了江桁說的就道“人才難得,朝廷現在缺的就是人才了,幸得有江先生這樣的人肯為朝廷效力,不過若是方才殿下在的話,他也會為你的決定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