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誦忙道“岳丈大人,婉兒現在剛睡,我們就不要打擾她了。”
蘇潛點點頭。
半夜的時候在蘇家的后院中,有一人忽然出現了,正是蘇婉的親生母親。
她緩緩在竹林中走來,月下身影有些躊躇不前。
蘇潛早就知道她要來了,特意在此等候。
“婉兒生了”
身影停住腳步,蘇潛可以聽見她在暗自抽泣當中。
蘇潛并沒有怪她,畢竟都過去這么多年了,以往的恩怨都如過眼云煙一般消散了,他對她現在也沒什么感情了。
“你現在就進去看她一眼吧,畢竟她是你女兒。”
女人點點頭,然后就邁步走了進去。
遠在泉州的趙竑時刻都在關心臨安城內情況,特別是趙誦主導的改革計劃。
不過他也只是從一些情報中得知臨安城現在的情況非常不錯。
因此趙竑也放心大膽地繼續南下。
從正月初二至今,他一路南下先到了紹興府。
自收了福王趙與芮的封地,解決了皇室與地方百姓的矛盾之后,紹興府這邊的繁華程度依舊不減。
紹興府隨著外來人口的遷入人口變得眾多,雖然人口激增之后,人口與土地會成為一對矛盾關系,但因為福王的倒臺,才讓這對關系緩和下來,紹興府若要成為水米之鄉,水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因為古代鑒湖這片水域被保留了下來,并沒有被圍墾縮小。
因為水,才讓這座城市成為江南水鄉的,因為水,才有了女兒紅,會稽山老酒、花雕酒紹興各地的釀酒業也在蓬勃發展之中。
浙東運河依舊發揮著它的作用,貫通著海上港口慶元府,每日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成為王朝東興的黃金水道。
趙竑到慶元府的時候,這里的海港上飄蕩著來自各國的商船,在他心目中慶元府儼然成為一個大港。
而設立的明州市舶司正在收取商稅。
在慶元府停留了一段時間后,趙竑發現這里發展的不錯,就輾轉海船沿海岸線南下,之后就到了溫州。
溫州這片港口雖然稍微遜色慶元府,但作為一個港口也發揮著它重要的作用。
當年宋高宗南下的時候就知道市舶司之利,就鼓勵海商打造海船,購置貨物到海外貿易,當年在沿海的海岸線上,每隔三十里,就有一座燈塔,引導航行的海船,如今趙竑掌權之后,就下令每隔十里就設置一座燈塔,燈塔的設立保證了在夜晚海上船只行駛的安全性。
在溫州這邊,還有一座窯口,它在甌江的上游地帶,這里是龍泉窯的發源地,出口就在溫州。
在海船的運送下,龍泉窯隨著海外貿易的商路流傳到了西洋。
當然也從溫州出口,轉明州,流傳到了東洋。
所以龍泉窯是大宋最為流行的一種瓷器。
對趙竑來說,對大宋來說,浙東沿海一線,是王朝的生命線,這一線的港口,也就成了王權的命門了,最重要的命門有兩個,一在慶元府,另一在溫州。
因此他才親自巡視這兩處地方。
離開溫州后,趙竑船隊又沿海南下,此刻已至福州海域附近。
他在福州待了一日之后,就南下去泉州。
在海上的這段日子,讓趙竑最掛念的是蘇婉,而非趙誦。
趙竑估摸著日子,也覺得蘇婉差不多要臨盆了。
他十分期待蘇婉肚子里面的孩子。
若是皇太孫的話那就更好了,將來可以繼承他的江山,他的志向。
這一日他的船隊終于到了泉州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