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彥簡離開后,趙誦召了吳潛、賈似道等中樞大臣過來商議北方大事。
“殿下,現在朝廷最需要的就是穩定,打仗的事情就讓李璮他們去攪和好了,我大宋目前還是新政。”賈似道覺得大宋目前還是先推行新政再說,等新政有了起色,到時候再出兵攻打蒙古,收復失地。
賈似道的意見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畢竟在目前朝廷中大部分主張還是休兵養民,畢竟在蒙哥在位那幾年,大宋朝廷為了應付打仗,付出了無比劇烈的代價。
這幾年人口也銳減了不少,大宋朝廷從去年開始難得打了一場勝戰,收復了之前端平年后丟失的領土,眼下大宋的國境維持在了宋金和議那時候。
對打戰一事,吳潛這次居然與賈似道的想法也一致。
吳潛現在不擔心會放虎歸山,因為飛雀的人無處不在,他只是擔心李璮的實力不夠,很快就會失敗。
但趙誦卻表明會在暗中幫助李璮,比如將一些淘汰的兵器賣給李璮,或者適當一些軍糧。
吳潛覺得這個方法好。
趙誦道“當下李璮在北方,李彥簡回北方聯絡,只要說動李璮,那我大宋就可借李璮的手在背后搞破壞。”
賈似道也覺得不錯,然后建議趙誦給李璮封個官職當當,比如當年朝廷封李全那樣,這樣就可讓李璮放心大膽去打,總比直接消耗大宋的兵力來的好。
到底封李璮什么官職,這個趙誦還在想。
“我還是那句話,北伐的事情還是慢慢進行,我大宋遲早有一日還是要北伐”
次日一早南星橋碼頭上,趙誦親自送李彥簡上了海船。
隨著船只漸漸遠行,李彥簡已經看不到南星橋的碼頭和人了。
這時候李彥簡方才松了口氣,回首往事,他以為這輩子都要待在臨安城了,沒想到現在終于可以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
他在燕京城為質子的時候都沒覺得這么精力憔悴過。
不過他也知道這次北上主要是勸說父親李璮起兵。
從他聽到的消息判斷,這次他們李家必然要趁著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大汗的時候發動叛亂。
在叛亂中,最好李家能形成一方割據勢力,就好像唐朝時期的節度使一樣,并且還能得到宋國的支持,這樣一來他李家就能坐穩山東了。
李彥簡想想就有些激動,想著想著他嘴角就開始上揚起來。
似乎權力已經離他越來越近,將來李家或許還真的能在亂世中割據北方
邊上伺候李彥簡的仆人無意間窺探到了李彥簡面部細微的變化,他趕緊將今日看到的一切記在腦海中,這是根據他多年的經驗得出來的結論。
而在離開臨安前,他去了一趟東宮,此時懷中藏著趙誦寫給季寧的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