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摸了摸夏小白的頭,就道“小白,你可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大宋有用的人。”
夏小白點點頭。
接著趙竑又去看了甘蔗。
甘蔗地里面冒出了齊膝的小苗,正是甘蔗。
如今到了萬象元年,甘蔗種植已經形成了產業,種植和熬糖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職業。
來自泉州的林永平、林永寧一家人祖祖輩輩從唐朝的時候就開始從事種甘蔗制作糖了。
他們選擇來臺南就是看中了這邊的氣候條件非常好,因為這里非常適合種植甘蔗。
趙竑問起這邊的情況。
林永寧介紹道“官家,這些甘蔗是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種下去的,到晚秋時候就可以收獲了,越靠近冬天,甘蔗就越是甜。“
“你們林家世代制糖,如今朝廷大部分的糖就是你們林家的。”趙竑肯定了林家的功勞,林家光是在去年就向朝廷繳納了不少的稅收,豐盈了國庫。
“官家,我聽說呂榮發現了一座島,朝廷賜了呂宋島的稱號,林家也想去呂宋島。”林永寧身先士卒道。
“是想去種甘蔗”趙竑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這個年輕人的肩膀。
林永寧點點頭。
“那就去吧,朝廷會派給你一些士兵。”
林永寧躬身下去了,繼續去看地里種植的甘蔗去了。
離開臺南后趙竑去了布袋鹽場。
這里的溫度很高,一年到頭降水量非常少,也非常適合曬鹽,此時這里已經圍起了大片大片的鹽田,鹽場的工人們正在曬鹽,他們將曬好的鹽晶用工具收集起來再搬上車子。
趙竑看著那些鹽晶,天下之賦,鹽利居半,掌握了鹽,就握有了巨大的財源,這些鹽都是朝廷的經濟命脈之所在。
如今在布袋這個地方有了鹽場,朝廷在鹽場設有催煎官員,專司督導鹽戶煎鹽,有不少的鹽戶在這里從事生產。
這些鹽戶大部分都是逃難的百姓。
趙竑通過海外貿易掙錢,然后將海外貿易得到的一部分利潤補貼給這些鹽戶。
這些鹽戶的生計是依賴這邊的曬鹽,他們從朝廷那里領受工本錢,將所煎鹽如額交至朝廷在布袋鹽場這邊所設的買納場倉,朝廷買納官員或倉官,負責向這些鹽戶購鹽。
于是乎這里的市鎮也建立起來,專門用來監管鹽榷。
在鹽榷市場派遣了官員,專門整飭鹽場吏治,禁止做出傷害亭戶的事情。
如今在大宋,食鹽從生產到運銷,都由官府直接控制,有官鬻與通商兩種方式。官鬻為官府直接專賣,由官府自運自銷,甚或配售于民;通商則為官府間接專賣,由商人向官府請鈔運鹽。
趙竑對鹽業還是非常了解的。鹽場的倉官對趙竑道“但即便如此,眼下還有私鹽販子。”
趙竑曾經也做過私鹽販子。
但是現在為了遏制這種情況,他設置了一個框架,為了讓這些私鹽販子也有生計,允許他們將一部分私鹽運往國外,但是這個就有定額了,不是這些私鹽販子隨便定的,同時也是為了保證國內的鹽業市場,不讓國內鹽外流,畢竟鹽是生活必需品。
如果要進入國內買賣,就要有鹽引,價格也要和朝廷一樣,但是不得低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