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竑離開市舶司的時候回了廣州府衙。
胡穎家中,胡穎正在書房寫書。
他在寫的這本叫名公書判清明集,這是一本判書。
對大部分人來說此書枯燥無比,但對掌管刑獄的人來說將是一部寶典、一部參考書。
胡穎心道朝廷現在有了報紙以及刊物,他想將他的書籍刊刻出來,留給當今世上的人看,最好能流傳到后世。
他提筆寫了一些,然后涂涂改改,正欲再寫之際,忽聽見外面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著家中仆人來報內侍省的內侍官上門宣召旨意了。
“快將我的官袍拿來。”
胡穎放下紙筆,立即穿上官袍整理衣冠,邁門而出。
大廳內,內侍宣召旨意,胡穎才知道他升官了,要去廣南西路上任。
當夜他最后看了一眼他在廣州的住所,這里雖然有些舊,但比起廣南西路來說這里還算好的。
這幾個月在廣南東路,他見識到了這邊的變化,總得來說變好了不少。
朝廷如今開啟了新政,廣南西路自然也不能落后。
等到了靜江府,他將在那里開始他的執政生涯。
次日一早胡穎雇了一輛驢車,輕裝打點后踏上了去廣南西路的上任之路。
“胡穎這么快就去廣南西路了”原本趙竑還想見見傳說中的胡穎。
“算了,廣西事務繁重,胡穎一腔熱血,也算報效朝廷了。”
趙竑沒見到胡穎,昨天從城外回來后趙竑就思考一個問題。
他現在年歲有些大了,身體也稍微有些不好,是否要將帝位傳給太子。
趙竑這么想的時候打算回臨安了。
也是為了國家突逢大變,以防萬一。
趙竑視察廣州的第四日,下詔的旨意傳到了東莞縣那邊,東莞縣令領旨之后,就派了不少官吏前去屯門勘定界限,準備劃界的方案。
在勘探以及綜合地方官吏的意見之后,后來給定的劃界方案非常簡單粗暴,也就是直接按照天然的河流劃分,據說是以羅溪劃分的。
河流的南岸即將從東莞縣劃分出去,雖然東莞縣令有些不舍,但還是將劃分的方案呈遞皇帝。
趙竑看了地圖,很快御筆批準了。
不久以后,屯門正式從東莞縣這邊劃分出去了。
趙竑派了他心腹去管理這座新的港口。
港口暫叫屯門港。
朝廷暫時調了一萬士兵駐守在屯門附近,同時也調集不少的勞力來修建港口。
為了拱衛廣州,且輻射整個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工匠們連日以來在大奚山以及附近幾座島嶼上修建起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