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登州出海一路南下,王文統與張子揚過海州,到劉家港,只見這些港口基本都停滿了船只,各國的商船都在此地轉關、貿易。
在平江府,這里號稱蘇湖熟,天下足,此地有不少養蠶的大戶,盛產宋國最華美瑰麗的絲綢制品,經過海路將這里的東西送往各國。
過了平江府,就是秀州府了,江南水網密布,這里都種植了水稻,如今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而秀州是離臨安最近的糧食產地,運河直通臨安,成為臨安城最主要的大米供應地。
不過在秀州,還種植了其他作物,王文統對農業還是有些了解的,他卻從未見過這些作物。
得知是新作物,會提高產量的時候,王文統聽都沒聽說過土豆、紅薯、豌豆、花生這些作物,更不知道是否高產。
不過地里面種植的向日葵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大片金黃色的向日葵隨風擺動,獨特的色彩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王文統他們很快離開秀州府前往臨安府。
這一路上他們所見到的都是繁華的景象,對宋國也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不過張子揚顯然對王文統的做法有些不解,因為到了宋國王文統并沒有對宋人出示他們的身份,反而對外稱是北方的商人。
張子揚不解問王文統“王先生,為何我們不說是世侯的人呢,這樣宋人就能接待我們了。”
王文統對邊上的張子揚道“只有這樣我才能看到最真實的宋國,了解宋國內部的實情”
張子揚問王文統“那先生看到了什么”
王文統不禁感慨起來“宋國的確富庶,山東幾個州縣加起來所產的糧草都不及宋國的一個縣,世侯如果要起兵就要得到宋國的承諾,我們這次來就是要宋國的承諾的”
“那宋國會出兵么,他們巴不得我們打起來好坐收漁翁之利呢。”
“你孤陋寡聞了,若在以前,宋廷或許會這么做,但現在不會了,宋國的皇帝可是生意人出身這生意人講究的可是盈利,他們決計不會做虧本的買賣。這些年世侯與宋人之間大部分也都是利益往來,我們賺的同時宋人也賺了,不是么”
張子揚道“可是我看宋人并不滿足于此。”
王文統對張子揚道“現在我們仍在一條船上。”
張子揚擔心道“船始終是會沉的”
王文統見對方顧慮,縱然他有深深的顧慮,他道“那就不是現在考慮的事情了,我們得先去臨安再說”
“那我們現在就快些去。”在繼續南下的時候王文統他們的船只忽然壞掉了。
張子揚見到秀州這邊有租船的地方,對那船家道“船家,這艘船我們包了,到臨安要多少錢”
“一共五貫。”
張子揚吐槽起來“這也太貴了點吧,殺我們價。”
船家見這兩人沒有見過世面,有些輕蔑的樣子“那是舊會子要價五貫,至于新錢只要一貫就可以了,話說你們手里頭有新錢么”
王文統問那船家“這新錢長的什么樣子”
“你們沒見過世面么”
“船家,我們是從北方來的,到南方來投靠親戚。”
船家從口袋掏出新錢給他們看。
“這錢我真沒見過。”
王文統暗暗驚嘆這錢長得真不錯。
他們只有之前的會子,就忍痛出了五貫。
一路乘船南下,所見場景遠比之前見到的更加繁華,特別是大運河上的這些船只。